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吕绍刚 2008年4月29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吕绍刚

  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他和李敖都是台湾著名杂文家,同时又与张 * * 、李敖一起并称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8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

  柏杨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句号,但其思想与人格的火花,仍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闪耀。柏杨原名郭衣洞,1920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前往台湾,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正是在1968至1977年间,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柏杨一生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不肯听话,是我自己性格最大的弱点之一。”他自评道,“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成为“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讽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蒋朗朗评价道,柏杨的一切与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由妻子张香华女士代表。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写了‘重回大陆真好’,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88岁高龄,但是“重回大陆”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不久前他接受采访,认为今日的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文明度却落在后面,“我只怕中国人痼疾未除,却暴发各种新的病变。”他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忧虑,始终如一。张香华女士提到柏杨对后起之秀的期盼:“把空白的纸和笔铺在年轻一代的桌上,把手中的麦克风交给年轻的一代,让他们去试自己的新声。”

  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一位网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选自2008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提到柏杨和张 * * 、李敖并称台湾的“三大难友”,流露出作者对柏杨的褒扬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

B.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使柏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也更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C.柏杨的思想和人格之所以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闪耀,只是因为他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D.因对世俗文化的真诚批判,所以柏杨在世的时候,让所有的人觉得刺痛;他的逝世又让文坛丧失一位写作天才,所以又让所有的人怅然若失。

E.本文一面叙述关于柏杨的事件,一面借助于作者和蒋朗朗等人对柏杨的评论,表现了柏杨的思想和人格。

2.柏杨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种情怀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为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若b(b≠0)是方程x2+cx+b=0的根,则b+c的值为(  )

A.1

B.-1

C.2

D.-2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Woman: I don't imagine you have any interest in attending that lecture on drawing, do youMan: Oh, yes, I do. Now that you reminded me of it.Question: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ma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He'll give a lecture on drawing.

B.He doesn't mind if the woman goes to the lecture.

C.He'd rather not go to the lecture.

D.He's going to attend the lecture.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治疗立克次体病的首选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链霉素

D.四环素

E.多黏菌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冷矫有色金属板材矫平机,辊数为11,钢板最小厚度为4mm,则辊径为()。

A、95mm

B、120mm

C、150mm

D、180mm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权让渡”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

B.主权国家之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组织并开展行动,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行为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也是成员国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

D.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