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已经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已经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晨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纯净地覆盖在我的心上。

  ②每年,当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③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一大片一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它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近,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鲜艳得也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扬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那时年纪还小的缘故,也许那时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直到从琼瑶笔下的紫薇口中听到“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这两句,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④在这个秋雨濛濛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的鲜丽。这一刻我的心里安静极了,安静得让许多往事可以像水一样流淌出来,让许多生命中珍贵却不常想起的情景一幕幕地展开。这或许是伤秋情结吧。或许在秋风秋雨里是不可以读纳兰词的,可又一想,有谁能像这位大清第一公子一样,把人的那点心思那么深地看透又那么淡地吟出;有谁曾经在我后来也站过的地方写下过“红蓼月”呢?这么想着,心里竟泛起一片温暖的涟漪。

  ⑤喜欢纳兰的词真的就是从我知道他在燕子矶站过开始,有位朋友也喜欢他的词,我们曾相互提醒不要太深地去感受词境。的确,绝代公子虽英年早逝,却独领清词三百年,真的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家家争念《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我相信纳兰的才情覆盖了他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相信有人说的,读他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中的一枝寒梅。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心里的缕缕情思也早已随着细雨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也明亮多了,这里有早春的油菜花,有小桥边的红药,有秋天里纷飞的芦花,还有点缀在瑟瑟芦花中的串串红蓼。秋天的美也许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美丽的怀念.…写到这里的时候已是月上中天,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许多美丽的约定,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我想在这个秋天去看蓼花,去回想一段乡间旧事;想去读一首纳兰的词,在有些凄恻的词句里去寻找淡淡的柔情;我会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去重读《国风》,和那时的人们一起为“杨柳依依”而陶醉,为“蒹葭苍苍”而惆怅。秋天因为有思念而减少了许多萧瑟,那么我要在这个时节去想一个人,去想当年我们在一起的那些个日子,还要去问问这个人有没有也温暖地想起了我。院子里的桂花树沉睡在月色之中,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那么它们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开花儿的。(摘自《散文》2009年第2期)

1.从文中看,为什么蓼花“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为什么“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请简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的诗,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不同。有人说读纳兰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读瘦了风雪中的一枝寒梅”,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原因各是什么?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段,写出了“我”与秋天的哪些约定?这些约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章最后一段的艺术特色,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1) 一个数的2.5倍比它的十分之六多38。求这个数。

(2) 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变成整数,比原数多13.86,求这个两位小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腹外疝的疝外被盖的组织除外()。

A.皮肤

B.皮下组织

C.腹肌层

D.筋膜

E.壁层腹膜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城市工程管线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是______。

A.给水管道
B.压力管线
C.热力管道
D.地铺管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标准化中,间接法的应用条件()

A.已知各组内分年龄别的死亡率

B.分别已知两个比较组人口总数

C.已知组内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

D.任何情况下均可用

E.以上都不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根据劳动厅、省残联转发《关于做好残疾失业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中,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可享受什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