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新高度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新高度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对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的认识的突破,结果是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的,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七十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黑暗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生产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四十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瞩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统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1.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要理解地球系统的动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处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B.“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极端条件下的地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C.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D.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几年以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相互孤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

B.海洋深部存在着“黑暗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C.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这些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方,可能有真核生物存在。

D.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梯形ABCD中,AD∥BC,若中位线EF=5,则满足条件的两底的长分别是(    )(写出一组即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性较高的实验室指标是()

A.CEA

B.AFP

C.AKP

D.CA50

E.CA19-9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男性,27岁,右腰部撞伤2小时,局部疼痛、肿胀,有淡红色血尿,初步诊断为右肾挫伤,采用非手术治疗。

该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输液,使用止血药

C.按时使用抗生素

D.血尿消失即可下床活动

E.做好术前准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工程勘察的目的是( )。

A.为工程建设单位及工程设计单位提供地质、测量、水文、地理等勘察文件,以满足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设计、岩土治理和施工的需要

B.让设计单位提出准确的范围与深度要求,由勘察单位完成

C.是确保勘察成果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和规程

D.以上说法都不恰当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对初二思想品德《承担责任》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信义兄弟”获奖视频,并介绍湖北包工头孙氏兄弟俩,在哥哥一家遭遇车祸全部遇难时,弟弟代哥哥偿还农民工工资,演绎了不欠薪的生死接力,其诚信与责任感动了无数人。

提出问题:“信义兄弟”哪方面最让你感动?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那么,作为我们中学生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通过身边的楷模人物,体验责任的重要性,引出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我们是主人

情景短剧:《三个和尚》并分组讨论三个没水喝的原因,完成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

教师总结:班级和学校的兴盛就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耀,我们要有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起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

【设计意图2:________】

(二)我们的责任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展示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事迹;本校优秀事迹;本班优秀学生事迹。

合作探究:这些优秀人物付出了哪些、收获了什么?

成果交流:略

总结归纳: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承担责任,有利于集体建设,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培养了公民的责任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意图3.____】

即兴表演:家庭中的我,学校中的我,社会中的我(活动提示:在表演中要分为正反两组进行,既要承担责任的表演又要有推脱责任的表演。)

归纳总结:承担责任多种方式及表现。承担责任,也需要我们在关键时刻体会到,我们的责任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更包括对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从而让学生对责任有更理性的认识,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课堂小结: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但同时也有收获。我们要从实际行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

结束: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志愿者活动的视频。

问题:

(1)结合材料,根据教学活动提炼该老师的设计意图2和设计意图3。

(2)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