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考点:测容器—量筒称量器—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常见仪器和装置的用途
题型:选择题

传统文本都是线性的、顺序的,而超文本则是______。

题型:选择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2月,英国产业工人的第一个跨行业的全国组织——“全国劳动保护协会”成立,它积极展开改革议会的宣传。1830年4月,伦敦成立了改革时期最重要的工人政治组织“工人阶级全国同盟”。在它们的推动下,1832年议会实行改革,通过改革,获得选举权的人数,从43.5人增加到65.2万人。事实上,工人阶级全国同盟的领导成员全都是后来 * * 运动的发起者,就连同盟中一些普通的成员,后来也都在 * * 运动中崭露头角。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 1918 年的工党年会颁布了工党历史上第一个 * * ,将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第四条作为“工党的目标”。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工党确信只有通过公有制才能实现社会平等和经济繁荣的目标,但公有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完全国有、合作、混合等形式。工党认识到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均是经济活动中的组成部分,而且公有制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应该根据民众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而定。……1994布莱尔担任领袖后,认为工党 * * 中无选择地主张实行国有化是愚蠢的。1995 年4 月29 日,他更新了 * * 第四条,将社会、社会主义、民主、平等、伙伴关系的价值观放在了首位,倡导既要有雄厚的公共服务又要有繁荣的私有部门,以及应在经济变革中建立伙伴关系。

——刘成《英国工党百年回顾》

材料三 工党刚出现时,曾被当时的两大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共同视为危险的敌人,特别是1918年工党发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正式纲领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共党在1924年和1929~1931年接连两次执政所取得的政绩表明,它不过是英国现存政治体制内的一支力量。这以后,工党就以两大党之一的面貌出现了,尽管其“公有制”纲领从未取消,但实际上它并不打算全面执行。

——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变异》

材料四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这表明,渐进改革已不仅是英国民族取得变革与进步的一种方式,而且成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实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人阶级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工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4分)

(2)概括材料二、材料三中英国工党的变化? 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英国工党的变化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你有什么认识? (6分)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4分)

题型:选择题

阅读《爱无灵犀》,完成问题,

爱无灵犀

沧州 老朱

  ①国庆节,因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亩亲说自己6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②事实上,俄罗斯客人4号就走了,5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说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接。前些天下了雨,虽然这会儿天已放晴,可山里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78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③然而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大槐树下,不时地踮起脚,向公路方向张望。一头披散的白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看上去单薄而脆弱。

  ④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得了,况且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可他知道,母亲是心疼钱。母亲总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他想等再过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的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吗?

  ⑤村口离公路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伸长了脖子,不时向这边张望着。

  ⑥他的眼有些潮湿,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⑦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不是打电话说6号才回家吗,今天才5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⑧“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黠,“不就是怕我出来接你们会染了风寒,故意跟我撒谎吗?我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

  ⑨“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⑩“这还用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一家人都笑了。这一刻,他忽然就相信了妻的话。妻说,爱,是有灵犀的。以前,每次往老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是母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

  不知不觉中,车进了胡同,嫂子迎了出来。哥哥比他大9岁,两个孩子大了,已在外地工作。

  女儿拉了奶奶去表姐家串门儿,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一路闲逛着去菜园找哥哥。

  哥哥正在园子里侍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问及母亲的近况,哥不觉叹了一口气:“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电话,不管谁打进来,张嘴就是一句‘二小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打电话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怪不得每次打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呢。

  “有些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哥哥抬头看了他一眼,顿了顿,接着说,“娘岁数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身边不能离人了,可你嫂子总不能啥活儿都不干光跟着娘啊。这不,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便到村头儿站会儿。国庆节这7天假,你明明说6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1号起便天天去村口等……”

  他的心一阵阵痉挛。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言,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他眼前不由浮现出秋风中母亲翘首企盼的身影,那颤颤巍巍的身体,令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选自2008年第10期《小小说选刊》)

1、小说主要是通过写“母亲”的哪两件事表现主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插叙。请概括插叙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插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笑”的含义。

(1)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儿子己说明6号才回来,母亲为什么从l号起便天天到村口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要分析小说中“他”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中这样写道:“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言,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灵犀”一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爱有灵犀”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女性,58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病史。两年前诊断为甲亢,一直服用他巴唑治疗。现欲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

麻醉后病人神志清晰,但出现"三凹征"呼吸困难,基本可排除的是()。

A.气管软化塌陷

B.手术切口水肿

C.喉痉挛

D.喉水肿

E.勺状软骨脱位

题型:选择题

以身目发黄,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腹满,小便不利为特征者,治宜选用()

A.茵陈五苓散

B.茵陈蒿汤

C.栀子大黄汤

D.大黄硝石汤

E.硝石矾石散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