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考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动荡不安的世界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型:选择题

(浙江省五校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极端聪颖、能干,博闻强记,又勤奋好学,为人随和。他不但精通神学,熟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王蕴等编《社科人文》

材料二 “西学中源”认为西学源于中国,是在“中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非西人所自创。这种观点最早出现于耶稣传教士来华后的明末清初,但在洋务运动开始后盛行开来,基本思路是:古老的“中学”被中国后人“失之”,而西人“袭之”并加以发扬,现在学习西学只不过是“以中国本有之学还之于中国”,是“礼失而求诸野”,符合古圣先贤之“遗意”。

毫无疑问,“西学中源”说……在近代化初期,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一方面,它体现在“变局”面前,受传统熏陶的开明人士提倡学习西学时的矛盾心态,为自强不得不引进西学,对传统文化又割舍不下;另一方面,它也是为了缓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情绪,减轻引进西学过程中的阻力。清政府在同文馆之争中最后支持了洋务派,理由是:“习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正体现了这种作用。

——刘悦斌著《晚清文化观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初期人们对“西学”的理解。(2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材料所述,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4分)

题型:选择题

蜡疗主要通过何种方式将热传给人体()。

A.传导

B.辐射

C.位移

D.对流

E.以上都不是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导体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B.

C.

D.

题型:选择题

女性骨盆的耻骨下角为()度。

A、80~100

B、60~95

C、70~75

D、90~100

E、75~95

题型:选择题

古代科技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A、一直缓慢

B、一直快速

C、快速到缓慢

D、缓慢到快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