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患者晚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淋巴滤泡增生 B.副皮质区增生 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AIDS患者晚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淋巴滤泡增生

B.副皮质区增生

C.窦组织细胞增生

D.淋巴细胞消失殆尽

E.副皮质区变窄

考点:临床执业医师基础综合第五章病理学基础综合第五章病理学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x2+px+q)(x2-5x+7)的展开式中,不含x3和x2项,则p+q的值是[ ]

A.-23

B.23

C.15

D.-15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同学在100m赛跑中,前40m用了8s,后60m的平均速度为7.5m/s,则他在整个100m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题型:单项选择题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为接受研究的3~5岁的孩子准备的一个特殊教育方案提高了他们在今后学校教育中获得成功的可能。因此,对所有孩子实行类似的教育方案会提高他们在以后学校教育中取得成功的机会。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面的论点

A.在美国,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被教育的流行风尚所吸引了,他们并不清楚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是有利的。
B.儿童在3~5岁时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变化的。
C.调查人员并未意识到他们把以前曾受过另一种教育培训的一大批孩子包括了进来。
D.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早期正规教育将占用孩子们本来可以更好地独立探索世界的时间。
E.在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这样的教育培训项目需要特别的公共支出。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地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种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