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 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 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 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文中说“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对收入分配政策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偏紧的收入分配政策会造成相应资产价格的下跌

B.偏松的收入分配政策会造成相应资产价格的上升

C.收入分配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微观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

D.收入分配政策影响经济体的收入分配结构

E.收入分配政策影响总体收入水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2·漳州质检](12分)2012年1月,广西河池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离子(Cd2+)含量超标,当地政府积极展开治污工作。聚合氯化铝可以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这是当前可采取治理镉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已知:①煤矸石是煤矿在洗煤和选煤过程中大量排出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铁的氧化物。

②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1≤n≤5,m≤10),商业代号PAC)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

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铝盐水解絮凝剂,制得聚合氯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向反应器中加入混合酸(20%的硫酸和盐酸)酸浸,其目的是                 

(2)流程中残渣1可用于工业上制取粗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流程中残渣2的主要成分是         ,确认该成分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4)聚合氯化铝除镉的原理是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吸附镉离子,确定已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的方法可利用胶体性质中的               

常温下以溶液pH为横坐标,Cd2+离子的除去率为纵坐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d2+离子的除去率最高时,溶液的c(OH-)=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 ]

A.水

B.苯

C.汽油

D.碘酒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长效机制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也必然会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