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都司空见惯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

B.陈仰贤在受贿之初,心有余悸,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到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了,胃口也就越来越大了。

C.在新世纪,要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后,我们的事业更加任重道远。

D.倘不是出于无奈,他也决不会日夜兼程地去搞这种事倍功半的查证,这也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歇后语,谚语
题型:选择题

一批苹果,原计划每天销售0.5吨,12天卖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卖20%,这样可以提前多少天卖完?(用比例知识解)

题型:选择题

磷酸燃料电池的目前较为成熟的燃料电池,其基本组成和反应原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改质器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CXHY+XH2O

800℃
XCO+(X+
Y
2
)H2

B.移位反应器中CO(g)+H2O(g)═CO2(g)+H2(g)△H<0.温度越高,CO转化率越大

C.负极排出的气体主要是CO2

D.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题型:选择题

碱性最大的是()

A.麻黄碱 

B.小檗碱 

C.汉防己甲素 

D.苦参碱 

E.莨菪碱

题型:选择题

有关微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A.局部微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流缓慢

B.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

C.各种凝血因子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

D.血液凝固后在血小板收缩蛋白作用下血块收缩阻塞微血管

E.血块收缩后血管内皮再生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书琐忆

琦君

  ①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②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③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④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⑤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⑥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

  ⑦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赏月,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文章①、②两段中,作者的读书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③至⑥段,这部分内容写到了作者幼年读书的哪两个场所?这样的读书经历对作者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琦君擅长用细微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以上文第一段为例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

①“我”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会是怎样的神态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对“我”读书入迷时的神态进行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说书讲古时的动作和语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