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

题型:选择题

问题: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考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题型:选择题

关于软件著作权产生的时间,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自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时

B.自作者有创作意图时

C.自作品得到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时

D.自作品完成创作之日

题型:选择题
已知直线y=-2与函数f(x)=tan(ωx+
π
4
)的图象相邻两交点间的距离为
π
2
,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φ(φ>0)个单位后,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φ的最小值为______.
题型:选择题

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等恶劣天气下,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A.暴雨

B.雷电

C.冰雹

D.大雾

E.沙尘暴

题型:选择题

M名学生的成绩已在主函数中放入一个带头结点的链表结构中,h指向链表的头结点。请编写函数proc(),它的功能是:找出学生的最高分,由函数值返回。
注意:部分源程序已给出。
请勿改动主函数main和其他函数中的任何内容。
试题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 8
struet slist
double s;
struct slist * next;
;
typedef struct slist STREC;
double proc(STREC * h)


STREC*treat(double*s)

STREC *h, *p, *q;
int i=0;
h=p=(STREC*)malloc(sizeof(STREC));
p->s=0;
while(i<M)
/产生8个结点的链表,各分数存入链表中
q=(STREC*)malloc(sizeof(STREC));
p->s=se[i]; i++; p->next=q; p=q;

p->next=NULL;
return h; //返回链表的首地址

void outlist(STREC*h)

STREC *p;
p=h;
printf("head");
do

printf("->%2.Of", p->s); p=p->next;
//输出各分数
while(p->next! =NULL);
printf("n\n");

void main()

double stu[M]=60, 70, 80, 90, 65, 75, 85, 95,
max;
STREC *h;
h=creat(stu);
outlist(h);
max=proc(h);
printf("max=%6.1f\n", max);

题型:选择题

纸胎沥青油毡的标号按浸涂材料总量的不同分为15号、25号、35号三种标号。( )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