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着文化嬗变的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 * * 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私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中语化基础。所以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伊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有关的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第2段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一句中的“之”“其”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之”指代____________;“其”指代____________。

2.第3段中,王国维所说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中的“境”和“言”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境”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言”指的是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3.第4段开头说“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一句中“双重选择”指的是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②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4.试概述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列出其中3点即可)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07年10月24日18时,“嫦娥一号”卫星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绕地轨道.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12小时椭圆轨道①→24小时椭圆轨道②→48小时椭圆轨道③→地月转移轨道④.11月5日11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A点时,再一次实施变轨,进入12小时椭圆轨道⑤,后又经过两次变轨,最后进入周期为T的月球极月圆轨道⑦.如图所示.已知月球半径为R.

(1)请回答:“嫦娥一号”在完成三次近地变轨时需要加速还是减速?

(2)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当前,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区,酿成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农民被动上楼、耕地“占优补劣”,不时引发争端;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着户籍、就业、社保、住房、子女上学等较多困难。

(1)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被动上楼、耕地“占优补劣”等问题,请你从民主监督角度为利益受损的农民提合理化建议。(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工程项目,业主通过招标与甲建筑公司签订了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包括A、B、C、D、E、 F、G、H八项工作,合同工期360天。业主与乙安装公司签订了设备安装施工合同,包括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合同工期180天。通过相互的协调,编制了如图2—1所示的网络进度计划: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基础工程施工时,业主负责供应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供应不及时,使A工作延误7天。
事件2:B工作施工后进行检查验收时,发现一预埋件埋置位置有误,经核查,是由于设计图纸中预埋件位置标注错误所致。甲建筑公司进行了返工处理,损失5万元,且使B工作延误15天。
事件3:甲建筑公司因人员与机械调配问题造成C工作增加工作时间5天,窝工损失,2万元。
事件4:乙安装公司设备安装时,因接线错误造成设备损坏,使乙安装公司安装调试工作延误5天,损失12万元。
发生以上事件后,施工单位均及时向业主提出了索赔要求。
[问题]1.施工单位对以上各事件提出索赔要求,分析业主是否应给予甲建筑公司和乙安装公司工期和费用补偿。
2.如果合同中约定,由于业主原因造成延期开工或工期延期,每延期一天补偿施工单位6000元,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延期开工或工期延误,每延误一天罚款6000元。计算施工单位应得的工期与费用补偿各是多少。
3.该项目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共有800根桩,桩长9m。合同规定:桩基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为180元/m;预制桩由业主购买供应,每根桩按950元计。计算甲建筑公司桩基础施工应得的工程款是多少(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中美平等新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服务定价目标是与()的总目标相连。

A、企业

B、服务

C、员工

D、销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