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门口出现):什么好事儿?

  英子:您猜。

  妈妈:考了满分啦?

  英子:才考过哪能又考啦?

  宋妈:那就烤糊了。

  英子:你别瞎胡说。

  妈妈:快告诉我吧。

  英子:韩老师说,欢送毕业同学的时候,要开游艺会,得早点准备。她从一、二、三年级选了几个人来表演《麻雀与小孩》,老师今天找了我,说“林英子,你当小麻雀”,我当是做梦,原来是真的,我高兴死了。韩老师还说,“回去叫妈妈给准备一件小麻雀的披风,当翅膀。”妈妈,啊,您不是有块淡色的头纱么?借给我跳舞用好么?

  妈妈:好,好,我找找看。

  英子:现在就找。

  妈妈开抽屉拿出一块纱巾,英子立刻抢过来,披到身上,走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

  宋妈:这可不得了啦,英子要演戏啦,叫我去看么?

  英子:不知道,不知道学校里让不让?

  宋妈抱着小妹妹高兴地欣赏着。

  妈妈:我给你四个角上缀上四个小铃儿,这就更好了。

  英子(高兴得拍手):妈妈真好,好妈妈!

  课堂里。同学们的课桌都堆在一边。

  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

  英子披着淡色纱巾,装着小麻雀飞来飞去,周围站着几个参加演出的小学生,还有一些看热闹的同学。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小同学(望望天):要下雨了,快走!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韩老师:不要乱,雷阵雨,很快会过去,练我们的。

  课堂里的风琴声又嗡嗡响,“小麻雀呀”的歌声又唱了起来。

  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

  操场上,雨过天晴,天上有条虹。英子昂着头走了过来,后边,韩老师骑着辆女式自行车,微风吹拂着英子的童化型的头发,好漂亮。韩老师的车赶上了英子,英子转过头去喊了声:“韩老师再见!”

  胡同里。英子走进了胡同,她一面走,一面想起了草堆里的人。草堆里地上的包袱在眼前一闪。英子又走进了草堆,草叶还带着水,因为刚下过雨。那个人坐在那根横在地上的大梁上,嘴里咬了根青草。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

  英子: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么?(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画外,一阵乱轰的脚步声和嘈杂声:“快,快,快去看一一”“来了,已经过琉璃厂了”……

  英子侧着头在听。眼前闪过许多人的脚在石板地上奔过。

1.对这段戏剧节选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场戏一开始,小英子边跳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排在学校游艺会上表演《麻雀与小孩》而高兴、兴奋的心理。   

B.这段节选,运用了成年人的视角,审视了童年生活的无知和无奈。   

C.当小英子在课堂上再次唱起《麻雀与小孩》时,突遇狂风暴雨,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意在表现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辛酸的本色。   

D.所选部分反映了英子天真活泼、无知无畏,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   

E.这段节选以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笔调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

2.“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是好人?不是坏人?”在英子的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来认识这个“厚嘴唇的人”呢?小英子由于年幼而难以做到,你是怎样认识这个人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第一节: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upon     A.host     B combine   C global   D fond    

disaster   A national  B agent      C drag     D advance   

portrait   A certain   B mountain   C raise    D curtain 

ancient   A percent   B canal      C recent   D official 

champion A stomach  B chemical   C children  D machine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We were scared to death when the fire _____. Fortunately, it was put out before it caused much damage.

A.broke out 

B.came out 

C.gave out

D.turned out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男性患者,24岁。主因双下肢紫癜、淤斑入院。实验室检查,束臂试验(+),出血时间12min,血块退缩不良,凝血时间5min,患者存在()

A.凝血酶原生成障碍

B.血小板质和量异常

C.血管异常

D.凝血因子消耗过多

E.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自动闭塞电力系统有何特点?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