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考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题型:选择题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解析回答: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

(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____________。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企业税务信息”菜单功能用于()。

A、录入客户单位的税务信息

B、录入本单位的税务信息

C、AB都是

题型:选择题

属于化学分析法的是()

A.以焦性没食子酸为氧吸收剂来测定氧含量

B.利用氧的顺磁性来测定氧含量

C.利用气体导热性来测定氧含量

D.利用CO吸收红外线的特性来测定CO2含量

E.利用气体的导热性来测定CO2含量

题型:选择题

接发列车时,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应认真执行车机联控标准。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文。回答96—100题。
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
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伊利·洛拉泽分析指出。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的作物不但营养价值很低,而且还缺乏铁、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为什么会使植物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减少了呢有专家表示,这是“生物量稀释”的结果。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多于它们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它们将多余的淀粉和糖储存在液泡里,这样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便超出了原来的水平,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就下降了。而更为糟糕的是,使微量元素比例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这样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够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这种现象被称为“隐形饥饿”。洛拉泽认为,人类现在已经陷入到这样一种困境中——为避免营养不良,你必须吃更多的食物,然而,更多的食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堆积,这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生物方法提高营养价值,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
毒藤在美国各地的森林中很常见,在中国西部也有分布。毒藤的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漆粉的化学物质,很多人对它过敏,其症状是起皮疹,奇痒无比,而且再痒也不能乱挠,否则会扩展到周围的皮肤。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生长的毒藤相比,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的毒藤不仅面积要比普通毒藤大三倍,它所产生的漆粉也比普通毒藤产生的漆粉更容易让人过敏。
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以气候变暖的形式让人们汗流浃背。但是,大量二氧化碳却导致植物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由英国气候学家尼柯拉·格拉德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造成全球变暖,同时还是淡水流失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二氧化碳在这里扮演了植物“止汗药”的角色。作为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植物减少了水分从它们的“毛孔”——即气孔中的蒸发,进而减少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这一结果导致土壤中出现了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最终随着河流流入大海,而并没有随着植物的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分——这是保证水分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主要因素。谢菲尔德大学的气候学家伊安·伍德沃德指出,尽管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够对植物“流汗”造成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一项是( )。

A.食物营养降低,造成人类普遍的营养不良

B.毒藤疯狂生长,它所产生的漆粉对人危害更大

C.全球气候变暖,让人们汗流浃背

D.土壤中出现多余水分,造成全球淡水流失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