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A.子代噬菌体

题型:选择题

问题: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

B.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考点:遗传物质
题型:选择题

呕血提示胃内出血量在()。

A.250~300ml

B.400ml

C.50~70ml

D.5ml

E.20~30ml

题型:选择题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材料四 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98℅2℅
商品零售额95.8℅4.2℅
(4)材料四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分)

(5)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6分)

题型:选择题

什么是光脱色恢复技术;其用途是什么?

题型:选择题

面对繁忙的交通,我们总觉得是无序的,一旦拨云见日,会发现在“混乱”之下依然存在着群体写作:每一辆车都有其目标,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并不碰撞,车距加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就是群体协作。如果拒绝协作,马路将会成为废铜烂铁的堆积地,有趣的是,这主要并不是交警指挥的结果,而是每一位驾驶员追求自身目标后的无意结果。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个体行为是群体协作的基础

B.个体行为与群体协作并不矛盾

C.群体协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D.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自然体现的结果

题型:选择题

蒂蒙斯模型的创业过程是依赖三种要素的匹配和动态平衡。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