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36岁,患者主诉,混浊白色小便10多日,偶有发热,腹股沟淋巴结稍大,其他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男性患者,36岁,患者主诉,混浊白色小便10多日,偶有发热,腹股沟淋巴结稍大,其他体征无明显异常。血液检验WBC10.3×10/L,中性分叶核细胞62%,嗜酸性粒细胞12%,单核细胞6%,淋巴细胞20%,Hb、PLT等正常,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尿液所见乳白色、混浊,离心后混未变清,加热后混度稍加更明显,尿液可见脂肪微粒,该尿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A.草酸钙结晶

B.磷酸盐结晶

C.蛋白质

D.脓细胞

E.乳糜尿

考点:口腔内科(医学高级)诊断学基础诊断学基础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技师使用天津产BGL-50G型高频铸造机铸造钴铬支架,在坩埚内放适量合金,将焙烧好的铸圈放在“V”形托架上,对准铸道口,调整配重,熔解时合金飞溅,铸造时铸道口上移,刚按停止键就打开机盖,技师在工作过程中;哪项违反了操作规程 ()

A.合金放置不当

B."V"形托架太高

C.坩埚有裂缝

D.配重没有平衡

E.机器没有停稳就打开盖

题型:单项选择题

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LS400轿车上的车身高度传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控悬架ECU送出SHLOAD、SHCLK两个基准信号

B.有一根搭铁线

C.有两根输出信号线

D.有一根输出信号线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下列叙述中,属于称杜甫“圣于诗者”的根据一项是:

A.杜甫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

B.在诗歌创作上,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方面,杜甫为后代诗人做出了榜样。

C.“忧国爱民”的思想确立了杜甫的地位。

D.杜诗中充满了儒学思想内涵。

题型:单项选择题

验光结果为(),验光镜片至角膜前顶点距离为12mm,则该隐形眼镜度数是-8.00D。

A、-8.25D

B、-9.50D

C、-8.50/-1.00×90

D、-7.25D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