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 阳离子K+Ba2+A

题型:填空题

问题:

(15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

阳离子K+      Ba2+      Ag+       Mg2+      NH4+       Na+
阴离子SO42    SO32    CO32    AlO2
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

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
  
(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肯定存在的离子判断依据
  
 

排除的离子排除的依据
  
(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

尚待检验的离子检验方法
  

考点:离子共存
题型:填空题

用于浅层组织引流

A.橡皮引流条
B.卷烟式引流管
C.橡皮引流管
D.三腔引流管
E.乳胶引流管

题型:填空题

长期借款的优点不包括()。

A.速度较快,程序较为简单

B.成本低

C.借款弹性大

D.财务风险较小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劓艮“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已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小题1:.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实实在在地栽种竹子,把竹叶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以了解竹子的性质和生长过程,这才是真正的“积极探测”。

B.作者是—个著名的科学家,他认为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险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作者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说明埋头读书对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毫无帮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由于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中国学生往往考试成绩非常突出,但在研究工作中的决断能力、动手能力大很低。小题2:.结合选文,回答以下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五段中说“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他的依据是什么?(3分)

(2)我/f]怎样做才能“使得实验精十慎正变成中国文化的—部分”?请分点概括。(4分)

题型:填空题

在一个堆头或陈列架上陈列一系列产品时,除了全品项和最大化之外,一定要突出()的位置,这样才能主次分明,让顾客一目了然

A.新品

B.清仓品

C.常态商品

D.主打商品

题型:填空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早具有的、最基本的政策目标是()

A.稳定物价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