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的启迪与思考 孙逊 近日,新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的启迪与思考

孙逊

近日,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上海再现文化码头》指出:“70年前,上海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是与‘文化码头’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举凡文化,写的、画的、说的、唱 的……不管出自哪里,名气如何,规模多大,都想到上海靠一靠,走一走,露一露。”为什么?“因为上海是个文化码头”。

其实何止文化,上海从开埠之日起,就是个“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进出出,相继登陆,于是“通商码头”衍生出“文化码头”。既成码头,则东南西北,各行各业,不仅皆由此经过,而且会停靠上岸。短则走马看花,唱罢散场;长则住上几年,寻求发展,乃至一辈子和这码头相厮守。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这是和上海的历史地位与今天的现实定位相适应的。历史上,如新华社报道所指出的,上海本来就是一座“文化码头”,虽然此后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曲折道路,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它唤醒时,它首先恢复了“通商码头”的勃勃英姿;随后,它又展示了作为当年“文化码头”的迷人妹力,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稍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较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的辉煌之日,也就是它成为世界文化名 都之时。

上海要重新成为“文化码头”,最重要的,是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放的视野。当年上海这座“文化码头”停靠的多是江浙一带的小剧团、小戏班,以及全国各地来的文人和画家、艺人和表演艺术家,其间当然也有国外来的各色文化,但大都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不仅比当年更大、.更深,而且承载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今天在这座码头停靠起降的,不仅有国内各民族、各地区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而且有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文化;既有通俗层面的大众娱乐文化,又有经典层面的精英高雅文化……这个码头,是名副其实全国性的、世界性的。

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上海离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还很远,在这座码头上,还缺少我们本土的民间文化和区域文化,还缺少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文化,诸如极具活力的非洲文化,富有风情的南美文化、南亚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所以上海的胸怀要更加宽广上海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能够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存在;上海要有足够大的胸怀,来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

. 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还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称上海为“文化码头”,当然首先指要有更多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团体跑来上海,在这座码头上一 展他们的风采;但如果上海仅仅满足于有国内外一流人才跑进跑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留住和自己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当年,鲁迅走南闯北,最后定居在上海,与其说鲁迅留在了上海,勿宁说上海留住了鲁 迅。因为上海留住了鲁迅,所以才有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学和文化的辉煌。同样,海上画 派的崛起,也是和"-3时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吸引了吴昌硕、任伯年等一大批外来优秀的画家 有关。今天,上海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也有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姚明,一个刘翔。历史和现 实的经验值得总结,如果我们既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外来的一流人才,又能培养和拥有各个文 化领域众多的明星和领军人物,那么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也就指日可待。这里,深刻总结、 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至为关键。

(选自2007年11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16.下列关于“文化码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码头”是指各种文化和文明、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里崭露头角,寻求发展,并交汇、交流、交融的地方。

B.“文化码头”在上海形成,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C.“文化码头”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是因为上海自身文化繁荣,从而吸引了各地区、各门类的文化在此长期交汇、融合。

D.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比历史上的“文化码头”更大、更深,承载的分量和责任更重,内涵更丰富,更具开放性。

17.下面的理解与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是其作为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历史地位的再现,同时,也适应了它现实发展的需要。

B.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是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C.在商业繁荣的基础上,随着“文化码头”的再现并辉煌,上海将最终建没成为世界文化名都。

D.真正的文化大都市和历史上“文化码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没有了小剧团、小戏班等纯娱乐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精英高雅文化。

18.作者在第⑥段分别写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和姚明、刘翔这两类人物,在文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作用?(6分)

                             ▲                                             

19.从全文看,上海要想建设成文化大都市,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6分)

                              ▲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案件实行( )。

A.合理性审查原则
B.合法性审查原则
C.合法性审查原则,但也有例外
D.合法性审查原则为主、合理性审查原则为辅的原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拥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和最大平原的国家是

[ ]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俄罗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09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0710亿元,同比增长33.1%,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比1~9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5418亿元,增长39.0%;房地产开发投资28440亿元,增长18.9%。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10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3502亿元,同比增长18.8%;地方项目投资137208亿元,增长34.8%。在注册类型中,1~10月份,内资企业投资138582亿元,同比增长36.7%;港澳台商投资5076亿元,增长0.8%;外商投资6218亿元,增长1.0%。
分产业看,1~10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8%。在行业中,1~10月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2349亿元,同比增长32.5%;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8450亿元,增长21.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821亿元,下降5.9%;铁路运输业投资4055亿元,增长82.5%。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10月份,累计施工项目402204个,同比增加95435个;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5859亿元,同比增长36.6%;新开工项目293412个,同比增加85329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24610亿元,同比增长81.1%。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10月份,到位资金171379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76.3%,国内贷款增长49.2%,自筹资金增长32.9%,利用外资下降12.9%。

2009年1~10月,下列哪类投资的增加值最大( )

A.中央项目投资

B.地方项目投资

C.内资企业投资

D.港澳台商投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 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

(5)把锌与盐酸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装置示意图,标明正负极,电子流动方向,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背景

上海某超高层建筑由于工期紧张,外幕墙施工与室内精装修施工进行搭接施工,采用四台SCD200/200G型高速施工电梯完成人员及材料的运输。电梯安装位置与各楼层过桥通道连接,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幕墙甩口,等电梯拆除后实行封闭。

装饰装修由某装饰装饰公司分包,由于该工程工期影响巨大,必须按合同工期完工,该装饰公司临时紧急调集一批装饰普工增援油漆作业。由该项目原油漆班组每人带一名普工组成一个小组,施工现场一边操作一边简单培训后开始正式单独油饰施工。

尽管作业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但所有工人均未出现身体不适。该装饰公司将原定于身体检查的费用直接发放给施工人员后,将该批装饰普工退回原工作班组。

由于本工程拟创省级安全工地,施工现场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对作业人员实施相应的培训。对于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按相关要求编制了相应的处理预案。

施工电梯与各楼层过桥通道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应如何设置?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