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维持和平(即罗马和平),甚至还为帝国内部众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某种公正的仲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帝国维持和平(即罗马和平),甚至还为帝国内部众多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某种公正的仲裁。法律人员按照一整套原则进行工作,这套原则后来称作罗马法。”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

A.罗马法体现了绝对公正的原则

B.罗马法用于调节所有成员关系

C.罗马法服务于罗马帝国的统治

D.罗马法是法律人员意志的体现

考点: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
题型:选择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3
5
)0+2-2•|-0.064|
1
3
-(2
1
4
)
1
2

(2)(log32+log92)•(log43+log83)+(log33
1
2
)2
+ln
e
-lg1.
题型:选择题

除另有规定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涉税资料的保存期限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题型:选择题

对于朝鲜战争,苏联报纸说“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同一天的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 惊讶。”从对朝鲜战争的不同表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 ]

A.美苏媒体的对立    

B.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   

C.缓和与动荡并存   

D.“热战”是主要的对抗形式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厚遏之,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款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面不能死!斯乃 * * 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资治通鉴·陈记三》)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除:授职

B.时世祖不豫 豫:预先

C.征为御史中丞征:征召

D.高宗嘉之嘉:赞美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寻遭母忧,哀毁过礼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唯以单舟公临郡

皆以美于徐公

     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日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而世祖谓之遗直

不敢言而敢怒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奂之所以能射策高第,是因为他非常好学,经史诸子百家没有不通读过。

B.京城被侯景攻陷后,朝廷士大夫都被关押起来而侯子鉴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有人劝说孔奂时,孔奂却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的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可见孔奂恩将仇报。

C.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他决断,可见皇上对他信任有加。

D.世祖开明,但对孔奂过于信任;孔奂秉性耿介,言听计从,有曲意逢迎之嫌。小题4: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 * * 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某病发病率的分母中包括具有该病免疫力和现患病的人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特定人口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E.患病率指特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比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