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40 B.1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40

B.1:40000

C.1:4000000

D.无选项

考点:比例尺
题型:选择题

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感时花溅泪, 。 (杜甫)

题型:选择题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以下问题。师: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不管是诗篇中还是你们的写作中,都非常喜欢用"秋"来表达伤感,为什么呢?(学生讨论)生:因为秋天天气逐渐转凉,叶子枯黄,街上人越来越少……师:还有吗?(学生苦思冥想)师:看大屏幕,读读,找找共同点,看能否得到提示?(出示资料:两首描写秋天的诗歌)师:我们来概括一下诗人在本诗中的感情、情绪。生:悲凉、忧郁、痛苦、忧愁……师:呵呵,这可真是一首伤秋悲秋之极作,那么诗人为什么这么伤秋悲秋呢?诗人又是怎么来刻画这种极致的悲伤的呢?(学生思考)师(提示):仔细读诗歌。生(顿悟):通过意象,因为诗人……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有关马致远生平及后人评析《天净沙.秋思》的相关材料),请语文课代表为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说得太好了,让老师欣慰也很感动,在此老师送给同学们我很喜欢的两句遇秋不悲,逢冬不伤的话,让我们以此共勉(大屏幕显示):(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2)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就像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以上有关文本《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几次用到了多媒体?找出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点评。如果把第二次的教学媒体用在教学开始是否恰当?为什么?

题型:选择题

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是在()

A.240nm

B.260nm

C.280nm

D.300nm

E.320nm

题型:选择题

1976年,W.Diffie和M.Hellman在()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题型:选择题

根据群体对社会上其他群体或个人所发挥的作用或产生的影响不同,我们可以把群体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C.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D.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