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采药人 李汉荣 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采药人 

李汉荣

终年出没于深山林莽,你身上有草木的气息,有岩石的气息。我站在你面前,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我觉得你不同于一般的乡下人,你的朴实里又多了几分坚韧。我觉得你已不大像是我们这种被严重污染却又自以为是的社会生物,我觉得你是一株纯真的、带着野性、滴着露水的植物,你不善言语,你的每一片叶子都是语言,无声地透露了你的山水岁月。

你不善言语,大约是你在山中听惯了溪的语言泉的语言鸟的语言,以及风和树叶的交谈,月光和涧水的交谈,你觉得那些语言很好听,万物都在与你说话,没有你插嘴的机会,也没有插嘴的必要,于是你习惯了倾听。万籁俱寂的夜晚,你就抚摸那些草药,听它们诉说一些苦涩的话,说一些心里的苦和世上的病。

浅山已采不到药了,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浅山里也多了农药、化肥,和从城市里、工厂里弥漫来的废气尘埃。你知道世上的病越来越严重,而山上药物的药性已不如从前了。是不是药也有病了,药把自己的药性用于治自己的病,就没有多余的药力治世上的病了?

你到深山更深处采药,腰系绳索,手握药刀,在悬崖峭壁上寻找尘世已失踪的草药。好药都生长在云雾中,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峻处。在远离人境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药才能看清人世的真相。我们在低处害病,你在高处采药,多高处的药才能治愈我们这些低处的病人?你爬的山越来越高了,人世的病越来越重了。低处的病追着高处的药。云在你身边聚散,星在你肩上起落。当山下的某位文人望着高山上的白云雅兴大发的时候,你正在白云中,在陡崖上,抓着死神的衣襟,打听那一株药的去向。那药也不愿下山吗?也怕多病的尘世吗?

谁让你是药呢?谁让我是采药人呢?

方圆数百里的连绵群山,你都攀缘过了,最高的山峰你也去过了。好药越来越少,人世的病越来越多。最高的山都有已采过,要根治世上的重病,怕只有到天上去采仙药。你老了,爬了一生的山内外已老成一架山脉。

我站在你面前,望你,如望一座高山,山上有树木、有泉、有云雾,山顶是一片积雪。

你这座高山上,藏着多少药啊。看见了,我觉得你就是一副五味俱全的中药。

1.作者在第一节中写“怀着敬意和惭愧的心情感受你”,这里的“敬意”是指_________,“惭愧的心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三节中认为“必须到深山更深处,才能采到人世的处方里急需的药”?(3分)

3.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4.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说“人类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从中能表达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要根治世上的重病,怕只有到天上去采仙药”,实际作者已在人间找到了一种五味俱全的“药”,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服务项目的监测分为内部监测和外部监测,内部监测是项目组自己对项目实施过程、效果的监测,外部监测是外部人员对项目的监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从( )年开始,中国银监会开始监管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

A.2001

B.1948

C.1949

D.2003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病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 * * 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让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号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______的存储结构。

A.随机存储

B.顺序存储

C.索引存储

D.散列存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贝母瓜蒌散中配伍橘红的主要用意是()

A.理气化痰

B.疏肝解郁

C.和胃降逆

D.行气消痞

E.理气散结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