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其声不见其人时”我们能判断是哪一位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有不同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在“闻其声不见其人时”我们能判断是哪一位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音色

B.响度

C.频率

D.振幅

考点:声与信息
题型:选择题

女性,68岁。患萎缩性胃炎及恶性贫血十余年,每月注射一次维生素B12达十余年。近一个月来感活动后乏力。血红蛋白90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6%,平均红细胞体积67fl,网织红细胞计数0.6%,血清铁蛋白13μg/L。

下列哪项诊治措施最为恰当 ()

A.少量输血

B.立即口服铁剂

C.进行便隐血、胃镜等项目的检查,诊断明确再行治疗

D.肌内注射铁剂

E.糖皮质激素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曰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土山

C.又以其旧亭之于北峙: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大门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世之闻人,人人自以为不能及锲不舍,金石可镂

B.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传于世,亦岂有已乎予犹记周公被逮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 尹 公 之 行 见 于 事 言 见 于 书 者 固 已 赫 然 动 人 而 李 公 于是 又 侈 而 大 之 者 岂 独 慰 随 人 之 思 于 一 时 而 与 之 共 其 乐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4分)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3分)

题型:选择题

吗啡的适应证不包括

A.急性左心衰竭

B.严重创伤所致的疼痛

C.支气管哮喘

D.消耗性腹泻

E.顽固性剧烈咳嗽

题型:选择题

对于教学基本规律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从直接经验反馈间接经验

C.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题型:选择题

当银行的产品可以细分时,营销组织应当采取( )。

A.职能型营销组织
B.产品型营销组织
C.市场型营销组织
D.区域型营销组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