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死是生者的事 陈蓉霞 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死是生者的事

陈蓉霞

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们常用来描述死亡的说法。活人永远都无法见证自己的死亡,然而,恰是自己至亲的死亡,才让我们体悟到上述说法的痛心彻肺。从这一点上来说,死亡,永远都是生者的事。据考证,甲骨文中“死”的含义,就是一个活人跪在死者旁边。正如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只有人才有死亡,动物只是生命的终结。人类面对死亡,沉思死亡,这就有了葬礼。举行葬礼,正是人类史前文明一块重要的文化界碑。人类的旁亲——尼安德特人,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有某种仪式来埋葬死者。在哲学家的眼中,这恰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在我看来,葬礼的意义非同小可。首先,它提供了一种情感的慰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除了智商,还有情商。真正的情商,或者说情感,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本真表达。黛玉为葬花而悲的对象乃是由落花而及天下所有的生命,这样的情感流露足以打动所有的生者。更何况当失去我们的至爱亲朋,此刻生者对死者无尽的痛惜、思念、追忆、缅怀,若是没有某种形式的葬礼,又该如何宣泄、表达?其次,恰是面对死亡,才有人类情感中某种最为神圣情感的升华——敬畏感的形成。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我们只有恐惧,亦即畏;仰望头顶的星空,或是远处的群山,我们会生出膜拜之情,这就是敬。但唯有面对死者,尽管爱恨已去,恩怨不再,但生者对死者所有的情与爱都升华为一种神圣的敬畏之情。我们更为尽心地呵护死者,唯恐他(她)受到伤害;我们更为尽职地恪守曾经许下的诺言,唯恐他(她)受到怠慢。其实我们心知肚明,这样的伤害或怠慢都不属于当下的世界,那当然只能属于一个神圣的境界。是的,正是直面死亡,才令我们升华至神圣境界。

面对死者,我们的先人或许早已萌生这样的问题:为何他的身躯渐渐冰冷不再温暖我们?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会降临于我的身上?生命就是这么回事?这意味着什么?于是,这就有了对生命的意义的沉思。我们最先是通过葬礼来表达这种沉思。正如托马斯·林奇在他的《殡葬人手记》中所说,安葬死者经过那么多的程序,就是要表明,他们曾经生活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别于一块石头、一棵杜鹃花,或一头猩猩,他们的生活值得叙说和回忆。

正是这种叙说和回忆,带来了人类特有的历史感。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历史。不管它是刻在有形的物上,还是有形的音(口头传说)上。一部史诗或史书,不就是一部关于死者的传说?当然,历史或许不会记载或留下芸芸众生的故事,但众多生者却会铭记他们的至爱亲朋留下的点滴回忆。正是这些生动细节的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即可呼之欲出,令死者尽管出了家门,却永远走不出生者的心灵。在此意义上,谁又能说生死是永不相通的两重门?最后,正是面对死者的葬礼,才令生者有暇驻足倾听来自生命底层的细语:生之无常,死之迫近。生命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倏忽即逝。生命之根恰恰扎在死亡的土壤中。生命来自虚无,又归于虚无。生之饱满恰由死之虚无所衬托,正如夜空衬托出繁星那样。怠慢死亡,快速打发死亡之过程,其实也就是漠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才会自问:生命是什么?在我看来,生命的过程是一道减法。一旦出生,我们就步步逼近死亡。可惜在很多时候,我们尽做加法和乘法,以为在有生之年,只要累积财富就会积攒幸福。殊不知,生命尽头的最后一道算式是除数为死亡的除法,结局归零。视死如归,我们才能深切体会为何生命是一件礼物,它是上苍的恩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功受禄,从虚无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因而此生无论有怎样的遭遇,我们都理当充满感恩之情。面对死亡,如果我们能怀有对生命的感恩,对生活的感动,生与死,或许就连成了一个圆圈。

小题1:结合文意,解答文中加点的几个词语的含义?(6分)

(1)减法:

(2)加法和乘法:

(3)除法:

小题2:文中说:“在这个意义上,谁又能说生死是永不相通的两重门?”作者认为在什么意义上人类的生死是可以相通的?(5分)

小题3:联系全文,归纳总结葬礼的意义。(5分)

小题4:作者认为我们应当感恩生命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请就“感恩生命”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6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说明、图和C代码,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1]

B树是一种多叉平衡查找树。一棵m阶的B树,或为空树,或为满足下列特性的m叉树。

①树中每个结点至多有m棵子树;

②若根结点不是叶子结点,则它至少有两棵子树:

③除根之外的所有非叶子结点至少有[m/2]棵子树:

④所有的非叶子结点中包含下列数据信息:

(n,A0,K1,A1,K2,A2,…,K11,A11)

其中,K(i=1,2,…,n)为关键字,且K<Ki+1(i=1,2,…,n-1);Ai(i=0,1,…,n)为指向子树根结点的指针,且指针Ai-1所指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小于Ki,Ai+1所指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Ki,n为结点中关键字的数目。

⑤所有的叶子结点都出现在同一层次上,并且不带信息(可以看作是外部结点或查找失败的结点,实际上这些结点不存在,指向这些结点的指针为空)。

例如,一棵4阶B树如图21-4所示(结点中关键字的数目省略)。

B树的阶m、Bool类型、关键字类型及B树结点的定义如下。

#define M 4 /*B树的阶数*/

typedef enumFALSE=0,TRUE=1bool;

typedef int E1emKeyType;

typedef struct BTreeNode

int numkeys; /*结点中关键字的数目*/

struct BTreeNode *parent;/*指向父结点的指针,树根的父结点指针为空*/

Struct BTreeNode *A[M]; /*指向子树结点的指针数组*/

ElemKeyType K[M]; /*存储关键字的数组,K[0]闲置不用*/

BTreeNode;

函数SearchBtree(BTreeNode *root,ElemKeyType akey,BTreeNode **ptr)的功能是:在给定的一棵m阶B树中查找关键字akey所在结点,若找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其中,root是指向该m阶B树根结点的指针,参数ptr返回akey所在结点的指针,若akey不在该B树中,则ptr返回查找失败时空指针所在结点的指针。例如,在如图21-4所示的4阶B树中查找关键字akey时,ptr返回指向结点e的指针。

注:在结点中查找关键字akey时采用二分法。

[本题函数]

bool SearchBtree(BTreeNode *root,ElemKeyType akey,BTreeNode **ptr)

int lw,hik mid;

BTreeNode *P=root;

*ptr=NULL;

while(p)

lw=1;hi= (1)

while(lw<=hi)

mid=(lw+hi)/2;

if(p->K[mid]==akey)

*ptr=p;

return TRUE;

else

if( (2) )

hi=mid-1;

else

lw=mid+1;

*ptr=p;

p= (3)

return FALSE;

[说明2]

在m阶B树中插入一个关键字时,首先在最接近外部结点的某个非叶子结点中增加一个关键字,若该结点中关键字的个数不超过m-1,则完成插入;否则,要进行结点的“分裂”处理。所谓“分裂”,就是把结点中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关键字取出来并插入其父结点中,然后以该关键字为分界线,把原结点分成两个结点。“分裂”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树根,若树根结点也需要分裂,则整棵树的高度增1。

例如,在如图21-4所示的B树中插入关键字25时,需将其插入结点e中,由于e中已经有3个关键字,因此将关键字24插入结点e的父结点b中,并以24为分界线将结点e分裂为e1和e2两个结点,结果如图21-5所示。

函数Isgrowing(BTreeNode* root,ElemKeyType akey)的功能是:判断在给定的m阶B树中插入关键字akey后,该B树的高度是否增加,若增加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其中,root是指向该m阶B树根结点的指针。

在函数Isgrowing中,首先调用函数SearchBtree,查找关键字akey是否在给定的m阶B树中,若在则返回FALSE(表明无须插入关键字akey,树的高度不会增加);否则,通过判断结点中关键字的数目考察插入关键字akey后该B树的高度是否增加。

[本题函数]

bool Isgrowing(BTreeNode* root,ElenlKeyType akey)

BTreeNode *t,*f;

if (!SearchBtree( (4) ))

t=f;

while( (5) )

t=t->parent;

if(!t)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4)处填()。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骆驼在失水的情况下,其体内原生质水量降低在10%以上。()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男性,74岁,近半年来,常于劳累后感胸闷、憋气,休息后缓解。昨日夜间睡眠中突然感憋气、胸闷,伴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急诊入院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该患者胸片检查反映其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是()

A.肺门蝴蝶状阴影

B.肺门血管影增强

C.KerleyA线

D.KerleyB线

E.KerleyC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则2a-1的值是()。

A.3

B.4

C.5

D.6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般体验性评价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