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5——8题。 淡之美(有删节)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5——8题。

淡之美(有删节)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自然,好象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子表面上的光鲜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有韵味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就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

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认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浆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是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的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艺

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是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

来的,更耐人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

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积极。

尤其落到头上,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

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平?

1.文中有关苏东坡西湖诗的论述是针对前面文字中哪一句话来说的?苏诗中的“浓抹”与上下文中的“浓妆艳抹”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答:                                                                            

                                                                               

2.作者在文中多次用对比手法从不同侧面论述“淡之美”,下面两组对比各突出了“淡之美”的哪两个特征?(4分)

(1)女孩子淡妆与浓抹的对比,突出“淡”                                      。

(2)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对比,突出“淡”                                   

3.怎样理解下面三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请根据问题作说明。(6分)

(1)“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至美的境界”是怎样一种境界?

答:                                                                           

(2)“一旦要给自己画一张什么图画时”: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3)“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禅的境界在文中指怎样一种境界?

答:                                                                             

4.下列说法不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追求恬淡的人生观和追求禅的境界是一致的,作者要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B.作者认为,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物质,是人的本能,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

积极主义了。

C.恬淡未始不是又一种积极,因为恬淡者对得和失,成和败,都能淡然处之,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D.文中引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都是为了表现艺术上的恬淡美。E.本文层层铺垫,步步推进,从女孩子写到西湖写到中国画,最后水到渠成,点出“求淡美,得禅趣”的人生观。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票行为的是()

A、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B、持票人在票据背面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C、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并签章的行为

D、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而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女,20岁。患上呼吸道感染2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心率98次/分,心电图示P-R间期为0.22s。应诊断为()。

A.窦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律不齐

C.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系统属于

A.复制水平调节

B.转录水平调节

C.逆转录水平调节

D.翻译水平调节

E.翻译后水平调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处方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淡竹叶、桔梗、甘草组成。

该方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降血脂、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抗艾滋病毒、抗肿瘤药理作用的药物为()

A.金银花

B.连翘

C.薄荷

D.荆芥

E.桔梗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I’m writing to you and ask whether you’d like to give us ___ how to learn English.

A.some advice on

B.some advices about

C.an advice about

D.advices on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