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同答18~2l题。(16分) 有一种情感叫沉浸 朱以撒 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同答18~2l题。(16分)

有一种情感叫沉浸

朱以撒

①又一杆毛笔走到了使用的尽头,锋残毫损。我照例把它投入书桌里边那只大笔筒里。那只笔筒已经搁置了许多这一类毛笔——当它们不再被使用时,就没有什么价值,理应废弃,我想起隋人智永,许多用过的烂笔头珍惜地集中着,庄重地埋了起来,名曰笔冢,一定有一种感情附着于上.笔筒里这些旧笔,时日长了落满灰尘,蜘蛛在上边爬过,牵起网络,旧笔储存了我生命曾经走过的那一段过程,或者说,许多时光在毫端的挥洒中过去了.

②旧物,失去使用价值之后依然不忍舍弃,准是另一种价值开始了它的旅程。

③我又一次见到青衣江了。已经有些寒意,青衣江流过的这个小城,永远是水汽迷蒙,潮气华滋,高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本植物.枯水时节,膏衣江缓缓地流,和我上次见到的汹涌气势已经不同.此时,我面对着它,按说是没有太多特色可供描绘,只是一条江有这么一个名字,远远超过了人对于河流本身的想象.书上说,青衣是一个人,叫蚕丛,曾经教会了蜀人祖先农耕蚕桑,使游牧民族的动荡转为安顿.若水河畔,青衣移动的身影多起来,若水遂名青衣江.蚕丛,我乐于这样想象,是一位体态丰盈言行朴实的少妇吧.青衣,后来成为我们眼中的舞台人物,幽怨、哀婉、凄美.静观这条江的眼光如水,听到旁人用食指指着波光粼粼叫道:“看,青表汪.”心弦莫名地弹了一下.那一年,我在青衣江边走,夏风习习,草木爽快,我却纠结在一个问题里,脱不出来。那个问题今天看来已十分简单,上不了哲学台面,时间一过去也就迎刃而解——那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在江边的同一条路两次走过,思路远远拉大了岔道,无法叠合.一辈子去过一次的地方,令人惋惜的是,无法从回味中看到自己改变了什么,或者坚持了什么.

④一座熟悉的城墙拆毁了,一条熟悉的街巷消失了,对于拥有体验并一直习惯地享用它的文化气息的人,不论书生艺人,还是引车卖浆者,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洞.至少,他们不能在清晨聚会一起松动筋骨,叙一叙寻常百姓的小小乐趣.后来,欧式的建筑耸立起来,内心的空洞却丝毫没有填上。一个独到的城市,是由久居其间的居民行止来体现的——说话的口气、神情还有动作.他们被老城市的气息熏染着,老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储存着浓郁的民风、礼仪;街巷、门楣、梁,匾额透露着和居住者同样的情调.而新兴城市是多元的,没有一种和谐的秩序,需要很长久的磨拿,人和城市才能交融如水乳。

⑤一本书,一本帖,时间长了,外表的品相卷了毛边,掉了封皮,里边任我随意地画了许多记号,随手翻,就到了我要的那一页,想看的那个字。一本簇新的书就没有这般便利,它停留在陌生状态上,像一匹野马,没有被骑手驯服,书页边缘带着机器切割的锋利和油墨的味道。没有翻动,生分得生出一段距离.一次又一次翻动,甚至卷起、袖起,随主人走天下。带着温度的手指时常指动,它温顺起来。边角的锋棱磨钝,品相越来越老,蕴涵越来越多,手泽、目光、笔迹,甚至有一次不小心掉落在泥泞里。有的书的观念的确改变了我,同时我也把一些不愿苟同的意思标明在空白处,构成另一个走向.这样,待我翻到它老了时,渗透了我太多的精神。一些旧书让人痴迷地收藏,就融入了阅读者这一部分情调。

⑥纸本太经不起折腾了。但也是这种最柔弱的纸,薄如蝉冀地承栽起沉重无比的文字——那些性命攸关的生死状、家庭纠葛的契约、情爱的表白,都由一纸墨气固定下来.像一位稚嫩孩童挑起千斤重担.还不让她松懈下来。没有哪一片纸的存在不受剥蚀。纸质酥了,干脆了,字迹一脸沧桑,却不会淡去。这时,真怕有人不慎失手,字迹随纸裂为碎片。这样的纸片,尺牍大小,沉重千钧。家庭的后人对先人的认识,包括感恩或怨恨,大都缘于这些纸片。没有这些纸片的凡,回忆先人,满目空洞。我十分感慨保存完好的家庭,从一代一代文字的积累中,见出一个家庭的悠久;从昏黄的纸色中.展开寂寥广大的世界,任想象去填充。其实,一张能够幸运躲过战乱、水火、迁徒磨难的纸,即便空白,也是一个幽深的海。

⑦时间一直向前,像不停歇下来的马车,奔走中崭新的车厢成为陈旧,盛满过往的陈渣.每个人在面向前方的同时,另一方面正对着过去,感受着旧物,牵挂着旧事——时光没有消逝,正是由于它们的韵味,真切地沉浸在遥远之处。

18.一种情感叫沉浸”,从本文来看,作者沉浸在哪些旧物和旧事中?(4分)

                                                                                

                                                                                

                                                                                    

                                                                               

19.阅读第③段,作者说在青衣江边的同一条路两次走过,思路却远远拉大了岔道,

无法叠合。请结合文段内容概述作者两次不重合的思路分划是什么,这两次体验给

了作者什么启示。(4分)

                                                                               

                                                                                 

                                                                               

                                                                                

20.文章第④段写老城市和新城市有什么用意?请作具体分析。(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能够幸运躲过战乱、水火、迁徙磨难的纸,即便空白,也是一个幽

深的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迸发(bèng)怆然(chuàng) 告罄绿茵场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 脉搏渡假村

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墨守成规掎角之势

D.粗糙(cāo)糟粕(pò)胼手胝足相形见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患者女,15岁,因“颈部增粗1个月”来诊。无怕热、多汗、心悸、消瘦等,食欲可。查体:T36.5℃,P70次/min;甲状腺Ⅱ度肿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HR7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手平伸未见细震颤。

最可能的诊断是()。

A.Graves病

B.亚急性甲状腺炎

C.甲状腺高功能腺瘤

D.单纯性甲状腺肿

E.甲状腺癌

F.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1年12月,某中学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活动。1563名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一)某同学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表

10月份该同学家庭收入10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父亲工资母亲工资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赠礼品买个性化服饰买MP4其他
1800元800元200元100元300元500元300元
 (二)目前学校52.36%的学生拥有手机,占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有同学赞成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认为中学生是年轻的消费群体,大量使用手机,能够拉动手机产业的发展……

有同学反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认为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允许手机进入校园,容易滋生攀比之风,加重家长负担。

(1)结合所学经济知识指出该同学可能存在的消费心理。(6分)

(2)针对该同学的消费状况,你准备向该同学提出哪些消费倡议?(6分)

(3)假如你是赞成者,请你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论证本方的上述观点。(10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蛋白定性阴性,则尿中不应有管型物质存在
B.正常人清晨尿液中不可能见到透明管型
C.典型的上皮细胞管型中,—上皮细胞是同心圆排列
D.变型管型一般不包括血细胞管型
E.DIC患者尿中可见血小板管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募集资金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公司在募集资金时虚报项目,骗取募集资金

B.募集资金到账后名义上还挂在账上,实际己被秘密转移挪用

C.用募集到的资金办理存款质押套取银行贷款,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D.虚假陈述募集资金使用范围和使用金额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