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C.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的时刻早

D.纬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考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题型:选择题

成语瞠乎其后是用来形容什么?

题型:选择题

2W-12.5/10型空压机缸盖的螺栓最后的拧紧力矩为()。

A、60N·m

B、120N·m

C、240N·m

D、1400N·m

题型:选择题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

题型:选择题

1974年3月1日晚张某被人打成重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于1993年6月30日张某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李某。这时,张某应在什么时候之前向李某提出要求赔偿的请求?()

A.1994年3月1日

B.1994年6月30日

C.1995年6月30日

D.1995年3月1日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