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戊戌 * * 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

题型:综合题

问题:

材料一 戊戌 * * 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 * * ,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 * * 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 * * 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 * * 发生,是促发 * * 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 * * 的进程有何关系?(7分)

(2)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8分)

考点:公车上书和强学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
题型:综合题

下肢远端严重活动性出血,止血带用在哪个部位最恰当()。

A.小腿中1/3

B.大腿上1/3

C.小腿上1/3

D.大腿中1/3

E.大腿下1/3

题型:综合题

期付款的买卖合同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出卖人可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

A.1/5

B.1/4

C.1/3

D.1/2

题型:综合题

关于贝赫切特(白塞)综合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口腔损害多数为轻型或口炎型口疮

B.皮肤损害以发生在下肢伸侧的结节红斑较为多见

C.多数病员具有针刺脓包或针刺丘疹

D.生殖器损害主要为溃疡

E.血象无明显变化,全身症状不明显

题型:综合题

架空导线弧垂变化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题型:综合题

在化工生产中,蒸发指的是将不挥发性物质的稀溶渡加热沸腾,使部分溶剂汽化,以提高溶液的()的单元操作。蒸发过程中经常采用饱和水蒸气间壁加热的方法,通常把作热源用的蒸气称为(),从溶液蒸发出的蒸气称为()。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