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3. 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表现有

A.乏力,食欲下降,厌食

B.黄疸迅速加深,进行性神志改变

C.躁狂、嗜睡、昏迷

D.出血倾向与出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上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的解体

B.美国开始成为超级大国

C.美国控制联合国

D.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冻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做什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绝缘子串、导线及避雷线上的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除有固定的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一律向受电侧穿入。螺栓及穿钉凡能顺线路方向穿入者一律宜向受电侧穿入,特殊情况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

B.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一律由上向下穿,特殊情况由内向外,由左向右

C.分裂导线上的穿钉、螺栓一律由线束外侧向内穿

D.当穿入方向与当地运行单位要求不一致时,可按当地运行单位的要求,但应在开工前明确规定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