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

题型:选择题

问题:

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小题2: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四川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丽,灾区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好。这是因为

A.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外因促进事物的发展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小题3: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人认为,“死者是罪人,触怒了神灵,因而遭致惩罚”。这种荒唐的“天谴论”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考点:物质的运动有规律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题型:选择题

小林在与歹徒的搏斗中不幸被刺中腿部肌肉而致残,请分析导致小林躯体瘫痪的原因是(  )

A.肌肉过度疲劳

B.血液循环缓慢

C.控制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

D.缺少体育锻炼

题型:选择题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___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_。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__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三节火车装原煤180t,应采子样数为()个

A.3

B.9

C.18

D.36

题型:选择题

邓 * * 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题型:选择题

在电气化区段,作业人员和工具与接触网必须保持几米以上的距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