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1-3题。 历史这面镜子 王兆贵 东汉荀悦提出君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1-3题。

   历史这面镜子

  王兆贵

  东汉荀悦提出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到了唐太宗那里,这三鉴又有了新发展,所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自此而后,把历史看作镜子,几乎成了我们读史的常识。

  实际上,中国人重视历史的程度,是远超其他民族的。把历史看作镜子,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与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有关。通俗一点说,是因为历史对我们有用。一部人类发展史,其中确实有我们值得遵循的规律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先人经验教训的总汇,历史就像镜子一样,可以鉴往知来,观古明今。其中,经验可以用来参照效仿,不必再耗尝试的精力;教训能够用来规避风险,不必再犯过去的错误。把历史看作镜子,从而知荣辱、端品行、明是非、看得失、论成败的做法,凸显出中国人读史的功利性。

  历史具有两面性。譬如,在宋史中,打败仗、丢土地、赔银两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读过之后,满眼尽是屈辱和悲愤,最伤民族自尊。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积弱不振的朝代,市井发达,文化繁荣,老百姓的生活相当平静和富庶,诗化的人文生态更是令人神往。一部宋史,如同《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可以说是忧患与闲适并存,衰微与辉煌同在,面对这样的历史画卷,我们又该如何去反思,如何去借鉴呢?至于历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功过是非集于一身,也不是随便拿来就能臧否,就能喻今的。

  不是所有史实都能用来作镜子的。在浩繁的历史卷牒中,常常是真相与伪诈、精华与糟粕、真理与谬误混杂在一起。在对于普通读史者来说,不可能披沙拣金,一一地去辨识考证。过多的经验,有取用不竭的好处,也有不知所从的抵牾。弄得不好,就会陷入迷宫,左右为难,甚至掉进陷阱,上当受骗。这情形,有点像服用滋补药品一样,在吸取营养的同时,还要警惕其毒副作用。作为经验教训的历史,即便是经过前人的去芜存菁,那也是通过文字语言的化约和结晶才传到我们手中的,要感同身受地加以体认和转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在鉴往知来、观古明今之间,还有一个由此及彼的逻辑通道,这个通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逾越的,只有通过缜密的思维和推理,才能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通俗一点说,拿过去的钥匙解现在的锁、开未来的门,不是不可为,而是不易为。

  清代吴若华在《新磨古镜》中吟道:“阅古兴亡疑有眼,辨人好丑总有声。玉台妆罢时时拂,莫使浮尘又暗生。”这首诗作,借“妆罢时拂镜”劝诫世人不要让浮尘遮蔽了自己视线的用意是好的,但无论修史、治史还是教史、读史,完全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就恐非所宜了。在博大精深的历史遗产面前,学以致用,引以为鉴,这只是读史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意义。在不经意中享受乐趣,在无意识中颐养身心,未必不是一种优雅的读史态度。

  (选自《学习时报》2009年3月11日,有删改)

  1. 第三段说“历史具有两面性”,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历史有哪两面性?(4分)

  2. 开头列举东汉荀悦和唐太宗的“三鉴”有什么作用?人们为什么要把历史看作镜子?(5分)

  3. 到底该如何面对“历史这面镜子”呢?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者的观点。(6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全口义齿排牙要求牙弓与颌弓相一致,即牙列可按颌弓基本形态排成方圆、尖圆、卵圆形。下列哪项与上述要求的目的无关()

A.有效恢复患者面部外形

B.有利于后牙的排列

C.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到牙槽嵴上

D.有利于舌体运动

E.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单侧平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主要被用来判断证券是否被市场错误定价。

A.单因素模型

B.CAPM模型

C.多因素模型

D.APT模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位处广州的威柯公司正准备向四川省拓展其业务,他们考虑了几种选择,每种选择都涉及到年固定成本(包括租金、水电费和其他日常开支)和随产量变动的可变成本(搬运费、折旧和雇员工资等)。详细估计数据见表。

比较看来,威柯公司可以不必进入市场,授权一个当地经销商经营其产品,并给予该经销商相当于20%的回报。如果威柯公司计划以10%的利润率每年销售大约10000单位的产品,他将怎样实施这个方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通过访客行为分析可以从哪些数据维度查看商品的情况?()

A.添加购物车次数

B.访问时长

C.添加收藏次数

D.询盘次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哪项不是紫苏的功效

A.发表散寒

B.安胎

C.行气宽中

D.温中止呕

E.解鱼蟹毒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