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

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在情绪。

  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融情于景(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

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想情感。

小题1: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小题2: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 * * 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小题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B.“春花”“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

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历史发展的过程处处显现着“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有关“人”的探究活动。

[探究一]发现“人”迹

以下是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③1937.8上海火车南站的孩子

④2005年,吉林一家工厂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70人受伤,并污染松花江135千米,造成严重“水危机”。⑤北京大学等三千多学生集会演讲,并游行示威,遭到北洋军阀政府 * * 。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探究二]整理资料(1)上述资料反映同一历史事件的是___________;反映人类由于科技管理不当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探究三]深入“人”事(2)请分析资料①漫画中的男主人公为什么会被丑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②的漫画,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赞同资料⑥中周恩来的做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四]善待人类

(5)请你为资料③的照片另拟一个标题,并进行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我国科技发展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最常见于

A.前侧壁心肌梗死

B.高侧壁心肌梗死

C.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Peter ________ under the pressure of his position and was unable to work for a year.[ ]

A.settled down  

B.broke down

C.passed away  

D.broke out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不属于注意的功能的是:()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改变功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M公司1999年末流动比率为1.2,速动比率为0.8。如果该公司在1999年末预付下一年度办公场所租金10万元,则该项经济活动( )。

A.既不会影响流动比率,也不会影响速动比率

B.不会影响流动比率,但会降低速动比率

C.既降低流动比率,又降低速动比率

D.既提高流动比率,又提高速动比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