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这几个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1)放在钟罩内的

题型:问答题

问题:

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这几个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考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题型:问答题

选择纳米球最适宜的方法为( )。

A.共沉淀法
B.胶束聚合法
C.喷雾干燥法
D.薄膜分散法
E.滴制法

题型:问答题

在制作统计表时,为了说明数量之间关系,常常用到(    )数。 

题型:问答题

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应当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载明拟设立的保险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题型:问答题

下面为眼的结构图

(1)外界的光线依次经过[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最后在[    ]__________ 形成一个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将图像信息通过_________________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就产生了__________。

(2)放映电影中,当走进电影院后什么也看不见,稍等片刻,可看到周围的人。这是由于__________会变__________,这种变化是[    ]__________ 发挥作用。

(3)“白眼球”指[    ]____________,“黑眼球”指[    ]___________。

(4)物体在眼睛里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似,其中B图中的a、b、c分别相当于A图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是[    ]__________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6)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7)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    ]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容易患上真性近视,远处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要戴___________加以矫正。

(8)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或黑眼睛,是因为[     ]___________内含的_________不同造成的。

(9)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__。

(10)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部位是____________、视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11)由看书转为远眺,瞳孔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在不同强度的光线下,人的瞳孔大小会变化吗?                                       。 

(13)王某一个人在屋内戴着眼镜看书,突然有人开门,王某为了辨认来人摘下了眼镜,他戴的是________镜。

题型:问答题

原告马某与被告孙某在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上,经协商一致,签订了买卖小麦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原告于1998年3月底前供给被告当年冬小麦5000千克,每50千克单价为105元,共计货款10500元;被告于收货后10日内将全部货款及运费付给原告。1998年3月20日,原告按合同约定将5000千克小麦运至被告所在地车站。被告提货后,由于当年冬小麦丰收,销售困难未能按约付款,几次催款没有信息,于是委托张律师提起诉讼。诉讼进行中,原告因家有事先回家,诉讼由其律师代理进行。原告回家期间,被告找到张律师,向其诉说了所处困境,要求和解。张律师认为,原告在委托书中已写明由自己全权代理,遂同意和被告和解。

协议如下:被告分期偿还原告运费和货款,1998年6月还5000元,1998年底前还5500元及利息。既已达成协议,张律师向法院申请撒诉,法院准许。原告返回后知道这种情况,认为,被告所言不实,自己不愿和解,因为对方明显违约。但由于委托书上有全权代理,故而不知该怎么做。

假如你是一个律师,你如何向原告解释这一问题?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