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年等降雨量线示意图,回答1~3题。 小题1:丁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读某地年等降雨量线示意图,回答1~3题。

小题1:丁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本格拉寒流小题2:乙和丙两地海拔相比:

A.一样高

B.乙比丙高

C.丙比乙高

D.无法确定小题3:图中乙和丙降雨量大的原因是:

A.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B.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C.盛行西风的迎风坡

D.东北季风的迎风坡

考点: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题型:选择题

应首先考虑()

A.化脓性扁桃腺炎

B.上呼吸道感染

C.咽炎

D.肺结核

E.肺部感染

题型:选择题

试分析特别提款权(SDRs)的主要用途及其与其他储备资产的区别。

题型:选择题

比昂尼克是当年法新社驻华记者,适逢“ * * ”期间,“局外人”可以有沉静之心去体会中国人当时的精神风貌。以下两篇有关中国两位伟大人物去世的报道,成了特殊年代特殊事件背景中中 * * 记忆的一部分。一篇是非常短小生动的即景新闻,一篇是非常细腻深沉的情状特写。两篇报道除了道出明确的新闻信息( * * 逝世、送别 * * )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中国人民乃至中国的某种状态。仔细阅读文章,并请分析:(1)作者为何采用不同手法和篇幅来采写这两篇不同的稿件;(2)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手法有什么区别,对读者的阅读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答题要求: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500字左右的评析短文,标题自拟。周恩来 * * 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法新社北京1976年1月9日电(记者:比昂尼克)] 北京电台于今日清晨当地时间5时宣布周恩来 * * 逝世的消息,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他们的 * * 已经逝世。当新华社的电传打字机于当地时间4时过一点儿发出这条消息时,中国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没有行人。在法新社所在的那所大楼里,当记者把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时,她顿时放声痛哭。在对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示慰问时,他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地说:“我们没有料到。我们非常爱戴他。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极其爱戴,这样说并不夸张,他们感到与周恩来非常接近。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伤,就象今天清晨听到这个悲伤消息的那位中国少女所表现出的那样。中国向毛 * * 告别的仪式非常感人[法新社1976年9月18日 (记者:比昂尼克)]中国向毛 * * 告别的仪式是庄严的、朴素的,非常感人。当北京站的大钟敲响3点的时候,我是在火车站广场上同成千上万中国群众在一起的唯一的外国人。人群默哀了3分钟,他们把行李放在地上,双手下垂,两眼注视着毛 * * 的巨幅画像,画像已经围上了黑黄两色的丧纱。一点声息都听不到,一切活动完全停止,全市一动不动。钟敲到第三下的时候,火车头上凄厉的汽笛声打破了沉寂。就在这同时,车站广场周围的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哀乐的悲伤的旋律。所有在场的人一下子低下了头。人人眼睛都朝地上看。他们中间有:背着婴儿的农村妇女,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穿着老式黑衣服的农民,臂上戴着黑纱和白菊花、胸口上别着毛像章的青年,还有孩子们。我周围的人都哭了起来,没有任何过分的动作和哀嚎,保持了完全的尊严。这是感情极其强烈的时刻,我再也不觉得我是外人了。我同人们一样感到悲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到火车上和工厂里的汽笛停下来以后,许多人还低着头。有人擦干了眼泪,其他人若有所失地仰望着他们的“伟大导师”的遗像。啊,毛真的逝世了。

题型:选择题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                   

(2)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       、灼烧、       、称量。

(4)若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5)该小组有些同学认为用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5Fe2+ + MnO4+ 8H+= 5Fe3+ + Mn2+ + 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____。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浓硝酸

题型:选择题

急性盆腔炎的鉴别诊断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