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深刻 林凯 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说深刻

林凯

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

③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

④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

⑤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

(选自2010年3月19日《文汇读书周报》)

小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

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

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

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

小题3:文末划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题4:请概述文章各段落的主要观点。(4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FMC是()的缩写,CAM是()的缩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大学两本科生孙某和赵某因考试试卷雷同被判卷老师发现并上报到学校,学校作出了退学的处理决定,但当时并未执行。后在临近毕业时,学校以两人违纪已被退学为由,不发给其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孙某和赵某不服,诉之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学校履行发放毕业证、学位证以及派遣证的法定职责。关于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孙某和赵某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B.孙某和赵某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C.孙某和赵某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是隶属型法律关系

D.学校与法院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杰作是“文学上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它们不应是为反映现实而作,而应是为反映其他文学作品而作。就一部作品在文学上相关的程度而言,它作为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 上面的陈述最能支持下面哪个结论

A.就一部作品未能反映社会现实的程度而言,这部作品是与文学相关的。

B.想创作出一篇杰作的作家应避免被其他文学作品所影响。

C.不具文学关联性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不会有明显关系。

D.过去的文学杰作被怀疑是关于过去社会现实的信息来源。

E.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是对一部准确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的反映,它就不是文学上相互关联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①The trees__________(消失)into the night.  

②When she lost her temper during the interview, they____________(使她渐隐)from

the screen.  

③When the day breaks,stars__________(渐渐消失)from the sky and the sun arises.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关于右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是脱氧核糖

B.G是蛋白质

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