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 *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 * * 、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 * 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持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 * * 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小题2: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一代名士”的风采?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写张伯驹“言谈举止十分‘怪异’,不寻常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读罢此文,你觉得张伯驹身上最值得敬佩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说说理由。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本书已看了
3
5
,没有看的页数是已看页数的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导体中的电流是2A,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cme是一家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和组装公司。公司遵循大幅度减少基本供应商的方针政策,现在用于生产制造家用吸尘器的序号为149的部件的供应商只有一个了。吸尘器的销售量在国内和出口的总和超过10万台。149号部件是非常便宜的,但它却是一个含有高安全风险的部件,其中一个要求就是部件的电气绝缘必须足够可靠,以防止用户使用时遭到电击。149号部件是由Elston电气工业公司供货的。Elston公司是在6年前被Acme公司从5个潜在的供应商候选名单中挑选出来的。当时的选择原则是Elston产品的价格与最相近的竞争对手的价格相比是相当便宜的。另外,Elston已具备了相关的BSENISO质量资格证书,Acme公司的设计人员和采购人员对它的质量管理系统也做了全面彻底的独立调查。Elston公司以每两天的间隔向Acme公司供应149号部件750件,估计每月要用15000件。Elston的车间位于Acme公司60英里远的地方,所以,Acme公司只要有两天用量的缓冲存货即可,合同中的条款已确认Acme公司无须对149号部件再进行任何独立的进货检验。直到现在,Elston公司供应的149号部件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的记录。因此,Ac-me公司按照惯例续签新的一年的合同,仅仅需要协商适当地提高价格。由于对所供应部件的质量的信任,从下达最初的订单起,Acme公司就没有再对Elston公司的质量管理系统做审计。然而,Acme公司近来开始接到零售商的抱怨了,用户开始反映Acme公司的吸尘器有轻微的电击现象,更严重的是一个心脏衰弱的用户使用Acme公司吸尘器时受到电击致死,该用户的律师来信声称对Acme公司要采取法律行动。对Acme公司吸尘器的负面报道也出现在国内的宣传媒体上,因此,销售量也开始大大下滑。经调查,已确定电击是由于149号部件造成的。进一步的调查又揭露出,正是Elston公司在不通知Acme公司的情况下决定在149号部件中使用更便宜的绝缘材料,通过这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才使Elston公司保持了相当便宜的价格。对此,Acme公司已经决定召回它在过去4个月中销售出去的35000台吸尘器。公司也已经发出指示,绝缘材料必须恢复到原来的标准,但是公司知道,它的新供应商要达到这个要求至少需要14天,而且也必然要提高价格。在此期间,Acme公司的生产组装线必须停顿下来。请分析下列问题:

对于149号部件的采购,应当与供应商建立起何种关系?为什么?怎样建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1、V1、T1,在另一平衡状态下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分别为p2、V2、T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 =p2,V1=2V2,T1= T2

B.p1 =p2,V1=V2,T1= 2T2

C.p1 =2p2,V1=2V2,T1= 2T2

D.p1 =2p2,V1=V2,T1= 2T2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句出自()。

A、《周易》

B、《道德经》

C、《论语》

D、《礼记》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