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可根据科学家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金属元素,把它变成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中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大约有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之后,累积起来就很可观了。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假如这些有机碳都能被人类利用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什么能源危机了。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有机碳都无法被人类利用,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这些有机碳才能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化石能源。

所以说,地下有油的国家实在是太幸运了。别小看这点化石能源,如果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开采出来并燃烧掉的话,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可观的。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一直在260—280ppm范围内波动,但自工业化以来,这个数字就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400ppm。如果仅仅计算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数字还应该再增加一倍。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小题1:下面所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在其形成初期没有被冻成冰球。

B.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与地表金属元素结合,变为碳酸盐,形成岩石。

C.火山爆发时,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之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D.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连接成有机碳,成为构建生命体的基本原料。小题2:下面的解说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经过两个碳循环,地球大气层中保持了二氧化碳的基本平衡。

B.人们从地层里抽取的石油是地壳中存留的有机碳的极小一部分。

C.从地球很远的远古到现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先是显著降低,而现在又成缓慢上升之势。

D.人类每年燃烧大量的化石能源,生产、排放大量的热量,是地表温度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小题3:请回答本文提出的两个问题:(4分,每小题2分)

(1)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到哪里去了?

(2)最后一句说“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一35kV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中性点的消弧线圈接地,拟对该变电所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校验,所内的继电保护配有速动主保护、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自动重合闸,在校验接地线热稳定时,短路的等效持续时间为下列哪项?()

A.速动主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开断时间

B.近后备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开断时间

C.远后备保护动作时间+断路器开断时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销售管理子系统生成的销货单除了传递到存货管理子系统外,还需要传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禽畜类原料是淮扬菜选料的主体特色。(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GT-7006检波器测试仪适配器的额定电压是()伏。

A、100

B、180

C、220

D、25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