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

题型:问答题

问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根据第三段提供的解读新闻的方法,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报道。(5分) 本报讯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考点:普通高考语文高考语文真题(上海卷)2014年
题型:问答题

常用于厌氧菌感染创面的溶液有

A.过氧化氢

B.过锰酸钾

C.庆大霉素

D.苯氧乙醇

E.攸琐

题型:问答题

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滚雪球抽样

题型:问答题

对诊断骨质疏松最有意义的是()。

A.淀粉酶

B.血清转氨酶

C.Y-谷氨酰基转肽酶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肌酸磷酸激酶

题型:问答题

我国海岸线北、南起止点所属的省区是(  )

A.辽和桂

B.吉和粤

C.黑和琼

D.吉和琼

题型:问答题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09年与汤姆森路透合作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过去20年来,学术期刊撤稿率增加了()倍左右。

A、3

B、6

C、7

D、10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