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而来的。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如果把“仁”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仁”就是爱。

其次是“德”。“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应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彳”,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我们讲究“仁德”,是为了保证全面的“美好和谐”的要求。可以说,“仁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为了保障“仁”“德”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人们怎么样才能达到“仁”和“德”,走到规范的制度当中呢?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化”。“化”字很了不起,篆书的“化”字,无论怎么看都是两个人,一个倒着,一个正着。这样一来,这个字就倒不了了,怎么看都是正着。这个“化”,反和正都可以,也就是说可以化和、化解,想办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立。这应当是走向美好境界的一种渠道,有许多事情,只要一“化”,就能解决。

我们一直在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或者说这个原则。为什么中华文化越来越博大,越来越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首先因为它是全人类的追求,它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其次就是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因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碰撞的。碰撞不怕,在于协调,在于怎样解决。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让,一种是抢。抢的没有好结果,今日的胜者,明日可能又是败者,今日失败者明日可能又是胜利者。打打抢抢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都不如一个“化”字,通过一个“化”字,可以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我们“化”过来的东西很多很多,靠着“化”,我们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有的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字——“和”,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两个事物,或者不同的许多事物很协调、很和谐地相融,比如各种乐器,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很好听的旋律,但它不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各自失去了自己。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尚仁德,尊礼法,要通过“化”的办法,最终达到“和”的境界。

(摘编自欧阳中石《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

小题1:下列关于“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使人们达到“仁”和“德”,走到“礼”“法”等规范的制度当中,“化”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B.篆书的“化”字怎么看都是一个倒着、一个正着的两个人,怎么看都是正着,反和正都可以。它意味着在各种情况下想办法都可以化解、化和。

C.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要利用并遵循“化”的规律,问题就能解决,就能走向美好境界。

D.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与我们“化”过来很多很多东西是密切相连的。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仁”就是爱。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B.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如果我们都做到了正直向上,那么我们的言行就符合了中华文化“德”的要求。

C.碰撞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在于协调,抢是没有好结果的。

D.好听的旋律是由不同的乐器吹拉弹唱构成的,各种乐器在旋律中充分表现了自己,并没有失去自己。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体现协调、和谐的“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在“和”上下工夫,花大力气去做,其他的一般对待就可以了。

B.中华文化能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与我们民族一直利用并遵循“化”这个规律密不可分。

C.作者认为,“仁、德、礼、法、化、和”这六个字,概括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化和力,对待外来文化,能够做到化解、化和、转化,很协调地往前走。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起源于()。

A、原始宗教

B、祭祀

C、人的模仿本能

D、人的劳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测量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测量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以下对结构体类型变量td的定义中,错误的是【 】。

A.virtual void vf()=0;

B.void vf(int)=0;

C.virtual int vf(int);

D.virtual void vf(int)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感受性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根据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我国的旅行社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