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4分) 生如直木 张承志 1 去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4分)

生如直木

张承志

1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2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3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4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磁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块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5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6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7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 * * ”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8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9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10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11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12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13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   江西民谚  

14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15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小题1:文章开头部分第1—4段写登滕王阁买镇纸,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文章是围绕镇纸展开的,请梳理思路。(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老先生捎给作者的镇纸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4: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朋友的一个小说?(5分)

小题5:鲁迅先生曾批判中国的文化,认为其往往劝人妥协退让,作“僵尸的乐观”;他反对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有人认为,文中的“生如直木,不语斧凿”流露了鲁迅所批判的消极逃避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关脐带先露和脐带脱垂,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脐带位于先露的前方或一侧,胎膜未破时为脐带脱垂

B.胎头衔接不良,不易发生脐带脱垂

C.胎膜已破,脐带脱出于先露之下为脐带先露

D.脐带脱垂又称隐性脐带脱垂

E.脐带脱垂的原因有头盆不称、胎位异常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只要小规模工商企业能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年应税销售额不低于30万元的,可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依据华电集团《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二级单位对所属企业正副职领导、正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每()年进行一次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程制度的考试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molcm/L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发电机励磁系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