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拼写。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

题型:填空题

问题:

单词拼写。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1. He was active in politics and was strongly against ________ (奴隶制度).

2. English and ________ (美国的) spellings of some words are different.

3. His short-term ________ (记忆) was damaged in the accident.

4. The ________ (正常的) temperature for a human being, no matter in what part of the world he

    lives, is about 37℃.

5. Employers usually ________ (偏爱) candidates with some previous experience of the job.

6. We can save words by ________ (安排) the sentence like this.

7. In the US, winter wheat is ________ (收割) in the early summer.

8. I do not think there can be any doubt that she'll ________ (克服) the difficulty.

9. Neither recorders nor ________ (照相机) are allowed in the theatre.

10. He said that he hadn't been treated ________ (公平地) by the policeman.

考点:单词、词组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副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题型:填空题

有关天津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

B.以汽车工业和冶金工业为主

C.以食品工业和能源工业为主

D.以纺织业和盐化学工业为主

题型:填空题

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屋建(水瓶) 休(忧愁)与共 不求(很,非常)解

B.不(占有)一文 不(刊登)之论 不(约定时日)而遇

C.锲而不(停止) 心(知道)不宣 无(补益,帮助)于事

D.毫(头发)不爽 (凭借)陋就简 贪赃(歪曲,破坏)法

题型:填空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指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财政收入5.13万亿6.13万亿6.87万亿8.31万亿10.37万亿11.72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15 781元17 175元19 109元21 810元24 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140元4 761元5 153元5 919元6 977元7 917元
材料二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统筹全局,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做法的原因。

(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述三个“更加注重”的意义。

题型:填空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 * * 题。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

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兴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曲;一是杂剧,即由散曲套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科介,专供舞台演出。

元代散曲与杂剧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多种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文学尤其是诗歌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文学传统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词在发展初期,它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甚至隐情。但是,词发展到晚期,由于词作家远离社会现实,作品的内容日趋空泛,题材日趋狭隘,又由于作家一味堆砌词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1]再者,金元时期,随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成了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逐渐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语言体系,从而为金元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3]同时由于新词汇不断出现,双音、多音词日渐增多,而宋词的格律对变化着的语言,已成了一种严重的束缚。加上南北语言声调的差异,方言俗语的迥别,由北方首先产生元曲这样一种新诗体就成为一种势所必然。[4]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元代的社会现实所决定。在蒙古贵族统一和统治中国的90年间,他们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科举考试废而不行70余年。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地位顺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下,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依附蒙古贵族,追求荣华富贵;一部分不做元朝的官,苦闷彷徨,隐居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抗议民族压迫,表现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也动摇了旧有的精神意识,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文学从旧的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以新的形式和精神,茁壮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力量。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

小令也叫“小叶儿”,是独立的只曲,每首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也有点像句式参差不齐的小诗。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套曲(又叫散套或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套曲少则两曲,多而二三十曲,没有定数的限制,但必须一韵到底。套曲在体制上的灵活变化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

散曲和词都是长短句,词“调有定格”,曲有“正谱”。可是,散曲不像词那样严格要求“字有定数”,可以极尽长短句变化之能事,允许作者在正谱范围内加入“衬字”。所谓“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数字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即不讲平仄,不拘字数。它的作用,或者是补足语义,或者是加强声情,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内《黄钟煞》中一节“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子弟谁教钻人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加点的字,便是衬字。若去掉这些衬字,这支曲子便黯然失色了。

散曲的用韵和词的用韵也有所不同。曲用韵较密,几乎是句句用韵,而最大的特点是平韵、仄韵可以互押。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即使篇幅较长的杂剧,一折也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而词则要求“韵有定声”。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词皆平;若用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须换韵。相对来说,散曲的用韵走的是一条自由之路。

散曲体裁在句子长短变化和押韵上的解放,使作者可以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曲尽其妙,同时使音调节奏富于变化,浅唱高歌更为悦耳。所以说,散曲不仅为众多文人——作者所热爱,也为广大群众乐于欣赏。

这个“新契机”指的是()。

A.蒙古贵族的统治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

B.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不满和忧国忧民。

C.旧有的精神意识被动摇,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

D.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茁壮地发展起来。

题型:填空题

沈尹默说的“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指的是()。

A、建筑

B、黑陶

C、书法

D、雕塑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