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结,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小题1:第二段中介绍“水色有点浑,水势倒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2分)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2分)

小题3:本文第三段和第五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4分)

第三段所写黄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所写黄河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探究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的意蕴。(3分)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钾、硫酸铜、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对该白色粉末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2:取少量沉淀,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气泡.

获得结论: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

(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______(写化学式);

(3)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4)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塑炼过程中允许天然胶熔化现象发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不属于信息偏倚的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测量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报告偏倚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应当报()备案。

A.卫生局

B.卫生厅

C.卫生部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