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是 A.亿万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博大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是

A.亿万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题型:选择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就垄断行业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建立有利于民营资本投资的政策和管理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题型:选择题

(15分)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8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7分)

题型:选择题

我们的出生,给我们的父母、家庭带来了幸福;我们的出现,给我们的朋友、集体带来了欢乐;我们还是一股注入社会的新鲜血液,用我们青春的灿烂笑脸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由此可见

A.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B.我们的生命需要更大程度上的关爱

C.我们的生命价值比起社会上的其他人来说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D.我们的生命是各有特色的

题型:选择题

患者男,45岁,干部。因“急起疑人害、言语零乱2周”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史。

该患者考虑的诊断可能是()

A.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B.分裂样精神病

C.偏执性精神障碍

D.急性应激障碍

E.旅途性精神病

题型:选择题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 )的罚款。

A.0.5%以上2%以下
B.0.5%以上1%以下
C.1%以上2%以下
D.1%以上3%以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