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问: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问题:

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问: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②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③实验说明什么?                                    

考点:分子的定义验证分子特点的实验离子结构示意图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题型:问答题

评价浮选工艺效果的依据有浮选()和浮选()。

题型:问答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浓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题型:问答题

男性,56岁,上颌牙列缺失,下颌剩余右侧45,和左侧234。其中右侧4松动Ⅱ度,近中倾斜并向对颌伸长,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3;右侧5松动Ⅰ度;左侧2、3为残根。叩(-),X线片示剩余根长10~15mm,未行RCT,根尖区无阴影;左侧4松Ⅱ度,近中倾斜,向对颌伸长,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3。

如左侧2根管钙化,无法RCT,可作如下处理().

A.拔除

B.如无根尖感染症状,可保留直接做覆盖基牙

C.可保留做覆盖基牙,如以后患者感觉自发痛,再拔除

D.可保留做覆盖基牙,如以后患者感觉自发痛,再作根尖倒充术

E.以上都不对

题型:问答题

在混凝土工程中,如何选择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

题型:问答题

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有关这一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B.国民党及其 * * 的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

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

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清党”“分共”告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