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sin2θ=-3cos2θ,且θ∈(0,π2),则tanθ=______

题型:填空题

问题:

已知1+sin2θ=-3cos2θ,且θ∈(0,
π
2
)
,则tanθ=______.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钟     声        鲍尔吉·原野

①在音乐中,离生活最近的是钟声。换句话说,在生活与劳动产生的音响里,唯有钟声可以进人音乐。

②人常常把钟声当作天籁。它悠扬沉静,仿佛是经过诗化的雷声。城市上空由于烟尘环绕而使太阳一轮金红的晨晕,钟声有如钢琴的音色,让半醒的奔波于途的人们依稀回忆起什么。像马斯涅的“泰依斯沉思曲”,不是叙说,而在冥想。人们想到钟声也刚刚醒来,觉得新的一天的确开始了。在北方积雪的早晨,钟声被松软的、在阳光下开始酥融的雪地吸入,余音更加干净。有时候想,倘若雪后之晨没有钟声,如缺了些什么,索性等待,等钟声慢慢传过来。这就像夏日街上的洒水车驶过,要有阳光照耀一样。

③钟声可亲,它是慢板。它的余音在城市上空回荡时,比本音更好听,像一只手,从鳞次栉比的屋舍上拂过,惊起鸽子盘旋。如果在山脚听到古寺传来的钟声,觉得它的金属性被绿叶与泉水过滤得有木质感,像圆号一般温润,富于歌唱性。当飞鸟投林,石径在昏瞑中白得醒目之际,钟声在稀薄的回音中描画出夜的遥远与清明。在山居的日子里,唯一带不走的,是星星,还有晚钟。

④在晚钟里,星星变大了。每一声钟鸣传来,星星一如精灵,像掉进了水里,又探出头。那么,在天光空灵的乡村之夜,光有星星而无钟声,也似一种不妥;像麦子成熟的季节,没有风拂积浪一样。

⑤如果用人群譬喻,钟声是老人,无所谓智慧与沧桑,只有慈蔼。那种进人圆融之境的老人其实很单纯,已经远离谋划,像老橡树一样朴讷,像钟声这么单纯。自然这是晚钟,是孩子们准备了新衣和糖果、焦急等待的子夜钟声。在昼日,钟声是西装尚新、皮色半旧的男人,边走边想,瞻前顾后。他们已经不想独奏,也不甘合唱,发出一串连音,如数心事。总之,随你怎么想,钟声都能契合人的心境。

⑥一个没有钟声的城市,是没有长大的城市。在喧杂之上,总应该有一个纯和的、全体听得到的静穆之音。

1.在第①段中作者把钟声与音乐联系在一起。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钟声与音乐有着怎样的关系?(5分)

2.下面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说说这些比喻所表达的意思。(4分)

⑴雪后之晨没有钟声,如缺了些什么……这就像夏日街上的洒水车驶过,要有阳光照耀一样。

⑵在天光空灵的乡村之夜,光有星星而无钟声,也似一种不妥;像麦子成熟的季节,没有风拂积浪一样。

3.在第⑥段作者说:“一个没有钟声的城市,是没有长大的城市。”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从城市写到乡村,从早晨写到晚上,从钟声如“天籁”写到钟声契合“心境”,用大量的文字铺染了钟声的美感。

B.文章从音色、质感、触觉、形态诸方面展开对钟声的描绘,并融情入景,使钟声“著我之色彩”,极富诗情画意。

C.作者以钟声来比喻人生,老人那淡泊尘寰、归复圆融的心境如同子夜的钟声,中年人世事繁杂、稳重内敛的心境如同昼日的钟声。

D.文中对大自然绮丽风光的描绘,意在抒发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美,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陶冶和净化。E.这篇抒情散文联想丰富,文笔清新,语言灵动,表现出恬静、舒适、轻松的气韵之美,有着耐人品味的哲思和意蕴。

题型:填空题

读句子,排顺序。    

 ①啄木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    

②树大叫起来:“别动我!别动我!痛死我了!”    

③啄木鸟在一棵树上啄虫。

④几年后,树里的虫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⑤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在这棵树上啄虫。

⑥“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为你啄虫呢!”啄木鸟说。    

⑦“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里有虫?……我知道了,这不过是你想打击我,伤害我的借口罢了,我警告你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滚开!”树发怒了。   

将这些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填空题

核电厂的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不应包括下列阶段()。

A.初步设计

B.详细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工程建造

题型:填空题

定向能武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定向能武器;另一类是()。

A.高能粒子束武器

B.电子能武器

C.核定向能武器

D.化学定向能武器

题型:填空题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人应当具有( )名以上本单位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经济人员,并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有关法规,且至少包括1名在本单位注册的造价工程师。

A.1

B.2

C.3

D.5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