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

题型:综合题

问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4月颁布宪法,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 * * 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06年底,孙中山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设计出“五权宪法”:“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方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孙中山著《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

材料四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瓦解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江 * * 出访纪实》

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材料一是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的说明?(2分)并概括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关于对“德国政治制度民主化”评价的观点,(2分)并加以论证。(4分)

(3)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要增设“考试权”和“纠察权”。(4分)它给我们有何启示?(2分)

(4)材料四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对这些问题,中 * * 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5)综上所述,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考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题型:综合题

( )不属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的3个层面。

A.知识挖掘

B.信息收集

C.业务处理

D.决策支持

题型:综合题

从二叉搜索树中查找一个元素时,其时间复杂度大致为______。

A.O(

B.O(1)

C.O(log2

D.O(n2)

题型:综合题

中 * * 党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实现了哪三个历史性转变?

题型:综合题

土地权利一经登记,便有不可推翻的效力,说明托伦斯登记制度具有()的特点。

A.初次登记不强制

B.强制性登记

C.登记有公信力

D.采取实质审查主义

题型:综合题

下列关于分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度装置可以分为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等分装置两大类

B.回转分度装置除应具备夹具应有的工件定位、夹紧机构外,还应具备转位分度机构、分度对定机构和转位锁紧机构三个基本机构

C.根据结构及动作原理,分度装置可分为机械式、光电式、电磁式等形式

D.径向分度比轴向分度精度低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