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寒窗苦读几十载,屡试不第,不想54岁时,忽报金榜提

题型:论述题

问题:

材料一:《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寒窗苦读几十载,屡试不第,不想54岁时,忽报金榜提名,面对梦寐以求的喜讯,极度高兴,以致喜而发狂,精神失常。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嫉妒贤才,对于处处高他一筹的诸葛亮又气又恼,机关算尽,慨叹“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由于长时间的紧张体验,使之积仇成疾,在盛怒之下,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继而“金疮迸裂”,命赴黄泉。

(1)以上两则材料体现的是什么情绪?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2)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绪,给你带来了什么后果?列举两则事例说明。(4分)

(3)每个人在情绪面前都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情绪呢?(10分)

考点:情绪
题型:论述题

袁浩同学要制作介绍古代中医学成就的网页,下列人物可以选作素材的是 ①张仲景 ②华佗  ③李时珍 ④宋应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型:论述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 混合物:空气 有色玻璃 水银     

B. 碱:Ba(OH)2  Cu2(OH)2CO3  NH3·H2O

C. 盐:醋酸钠  氯化铵  纯碱       

D. 氧化物:H2O  CO  HCOOH

题型:论述题

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题型:论述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甲曳而走/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遗憾。

C.百亩之田,勿其时/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发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寡人于国也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B.①则移其民河东②取之于蓝,而青

C.①五十步笑百步②其无礼于晋

D.①材木不可胜用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 “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把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论述题

单杆式变压器台架适用于安装50kVA容量以下的配电变压器。()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