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石门诗序 庐山诸道人①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石门诗序

庐山诸道人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绝迹,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众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辟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欢,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邪!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注】庐山诸道人,指东晋安帝时居住在庐山的一些僧人,具体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连大岭,体众阜——绝:超出

B.于时众徒同,三十余人——趣:同“去”

C.游观未久,而天气变——屡:多次

D.喟然叹宇宙遐——虽:即使

2.这篇诗序的行文思路是什么?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东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黑暗,那些受压抑的文人名士便避开现实,追崇佛教,向往自然,于是避世隐居,依恋山水渐成风气,游宴空谈也成习俗。反映在文章里,《兰亭集序》和《游石门诗序》两文都有一些游宴欢情之语。《兰亭集序》文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足以极视听之乐也。”《游石门诗序》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又都有悲叹之言。《兰亭集序》曰“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游石门诗序》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课文均为东晋时代的诗序,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文阅读诗文默写文言实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女性,55岁。自觉胸闷、气急1周,3天来加重,前来急诊求治。以往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体检:气急能平卧,呼吸30次/min,呼吸幅度较深大。血压20/13.3kPa(150/100mmHg),心界轻度向左扩大,心率90次/min,律齐。两肺无啰音。诊断时要考虑哪种可能性()

A.高心病左心功能不全

B.更年期综合征

C.神经官能症

D.糖尿病酸中毒

E.高血压危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按照表上作业法给出的初始调运方案,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到且仅能找到()闭回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土质场地为Ⅱ类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场地中斜坡高度为18m,斜坡水平长度为20m,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建筑物自振周期为0.3s,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0.24

B.0.34

C.0.44

D.0.54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由于直流锅炉运行要求给水品质比汽包锅炉高得多,因此在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不需进行炉水洗硅。()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双重意义的是()

A.口服降糖药物

B.运动疗法

C.饮食控制

D.胰岛素治疗

E.糖尿病教育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