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COD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的是有()。A.重铬酸钾消解—氧化还原法 B.电化学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下列属于COD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的是有()。

A.重铬酸钾消解—氧化还原法

B.电化学氧化法

C.原子吸收法

D.重铬酸钾消解-库仑滴定法

考点:水环境监测工水环境监测工题库
题型:多项选择题

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含盐率是25%.______.

题型:多项选择题

设有三个基本表,表的结构如下所示,请用SQL完成下列查询:
BORROWER:

借书证号姓名系名班级
98001欧阳信息系98-1
98002刘诚信息系98-1
98101赵林计算机系98-2
LOANS:
借书证号图书馆登记号借书日期
98001T001011999.04.01
98002T001021999.05.01
09001T002011999.05.31
BOOKS:
索书号书名作者图书登记号出版社价格
TP311.13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李昭原T00101科学19.00
TP311.1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李昭原T00102科学19.00
TP.065数据库系统原理李昭原T00201北航6.50
TP.1599数据库原理教程王珊T00101清华18.50

建立信息系学生借书的视图SSP,该视图的属性列名由借书证号,姓名,班级,图书登记号,书名,出版社和借书日期组成。

题型:多项选择题

阅读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内容。(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热力因素指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则因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带。高空的气压形势正好相反,在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上空的气压则相对较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0附近的高空积聚,迫使那里的空气产生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这种空气运动就是气压带形成的动力因素。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极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而在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两个相对的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以北半球为例,从图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应,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形成两个低纬环流圈的同时,又形成了南北半球的两个信风带。中纬环流与西风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左)偏成西南(西北)风,最终偏转成与纬线基本平行的西风,称为盛行西风。西风在副极地低气压带与高纬的极地东风相遇之后上升分流,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形成完整的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与极地东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左)偏形成东北(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为基本与纬线平行的绕极地流动的东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流向高纬方向的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环流。

简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题型:多项选择题

烧伤分度中,"表皮和真皮大部分凝固或坏死,3~4周后皮肤才能愈合,愈合留有轻度瘢痕"属于()

A.Ⅰ度烧伤

B.Ⅲ度烧伤

C.Ⅳ度烧伤

D.浅Ⅱ度烧伤

E.深Ⅱ度烧伤

题型:多项选择题

“10·24”事件发生后,对长江大学结梯救人的行为,有人提炼为“人梯精神”。请你概括“人梯精神”的内涵。 [要求] 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