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日前,江都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日前,江都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建设仍然处于如火如荼的紧张施工中。

B.无论构造还是风格,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C.进了森林博物馆,人就更多了,接踵摩肩,人头攒动。

D.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反对,再次发射火箭,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考点:汉字的结构
题型:选择题

子痔的好发部位是()

A.截石位5、9点

B.截石位1、6点

C.截石位12点

D.截石位5、7、9点

E.截石位1、6、9点

题型:选择题

CT成像对呼吸控制要求最严格的是 ()

A.膀胱扫描

B.肝脏扫描

C.前列腺扫描

D.肾脏扫描

E.肾上腺扫描

题型:选择题

(一)2000年9月15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一份定购手机的要约,并要求乙公司在2000年10月10日之前答复,2000年10月初,该种手机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甲公司通知乙公司:“前次订单中所列货物价格作废,如你公司愿意降价20%,则要约有效期延长至10月20日。”乙公司收到通知后,立即于10月3日回信表示不同意降价,同时对前一订单表示接受,正常情况下,此信可以在10月8日到达,但由于邮局工人罢工,甲公司于10月15日才接到回信,立即答复:“第一次的订单已经撤销,接受无效。”乙公司立即回复坚持第一次的订单不能撤销。甲公司于10月20日又发函认为乙公司的承诺已经逾期,合同没有成立。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乙公司在10月3日发出的信中表示同意降价5%,则此信:( )

A.构成有效承诺

B.构成反要约

C.视为同意甲公司撤销原要约

D.视为拒绝甲公司的新要约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高下,其声溅溅然  淙:流。

B.老屋数间,卑庳迫   隘:狭窄。

C.前芦山,一峰独秀出  揖:对着。

D.不能容十人      许:许多。

2.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叠石为磴,十余级得度

②其沫如散珠喷雾

③曲折

④自池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人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为了“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柏拉图认为,知识原本为灵魂所拥有,学习的过程是对这些知识的回忆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