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37~38:某多层仓库,无吊车,墙厚均240mm,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题37~38:

某多层仓库,无吊车,墙厚均240mm,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砌筑,底层层高为4.5m。

当采用题38图所示的结构平面布置时,二层层高h2=4.5m,二层窗高h=1000mm,窗中心距为4m。试问,按允许高厚比[β]值确定的轴线承重外墙窗洞的最大总宽度bs(m)应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1.0

B.2.0

C.4.0

D.6.0

考点: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结构师专业知识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题型:单项选择题

脓毒症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A.寒战后高热

B.白细胞计数达(20~30)×109/L以上

C.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D.转移性脓肿

E.病情重而病程短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做题。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一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罢。 (《记念刘和珍君》)

1、选出对上文中加粗的词语或短语理解错误的一项(     )

A、“这样的生活艰难”指鲁迅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寥落的情况。

B、“这”指写这篇纪念死难烈士的文章;“非人间”指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旧社会。

C、“后死者”指死于刘和珍之后的人;“中国人”指全体中国人。

D、“之”指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此”指中国女子勇毅没有消亡。

2、下列是对上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鲁迅先生作为刘和珍的老师,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本来就有写文章纪念的愿望,只不过现在因为程君的“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的问话而勾起了对烈士的悲痛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B、“我已经出离愤怒了”的具体原因是政府滥杀进步青年和反动文人阴险中伤。

C、“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是一个长单句,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主语点明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之间的友爱、情谊和她们的勇毅,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宾语的定语“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以一个转折复句的形式出现,表现了对中国女子的肯定和热情赞扬。整个句子雄浑奔放、感情充沛、内涵丰富,表现力极强。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城市火力发电厂选址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A.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B.电厂选址应在城市环境容量允许条件下,满足环保要求

C.燃煤发电厂应有足够的贮灰场,贮灰场的容量要能容纳电厂20年的贮灰量

D.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题型:单项选择题

每块椎骨由前方的()和后方的()构成。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