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 )之手。 A.陆九渊 B.朱熹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 )之手。

A.陆九渊 B.朱熹 C.程颢 D.王守仁

考点:普通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五)
题型:单项选择题
解方程组:
x2-xy-2y2=0
2x+y=3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题型:单项选择题

热油泵启动升温速度过快容易引起泵漏油着火。

题型:单项选择题

资料:

(1) A公司是一个钢铁企业,拟进入前景看好的汽车制造业。现找到一个投资机会,利用B公司的技术生产汽车零件,并将零件出售给B公司。B公司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汽车零件生产企业。预计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可以持续五年。会计部门估计每年付现固定成本为(不含利息)40万元,变动成本是每件180元。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折旧年限为5年,估计净残值为50万元,会计与税法的规定一致。营销部门估计各年销售量均为4万件,B公司可以接受250元/件的价格。生产部门估计需要250万元的净营运资本投资。

(2) A和B均为上市公司,A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0%,A公司不打算改变当前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全部是债券,票面利率为8%,发行价格为1200元,面值1000元,发行费率为4%,期限为5年;B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0%,β权益目前为1.1,预计从第3年开始变为1.5;A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0%,B公司的所得税率为40%。

(3) 无风险资产报酬率为4%,市场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9%。

要求:

(1) 计算用实体现金流量法评价该项目使用的折现率;

(2) 按照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提示:按照逐年滚动的方法计算折现系数);

(3) 假如预计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资产残值,净营运资本和单价只在±10%以内是准确的,这个项目最差情景下的净现值是多少(假设项目的亏损可以抵减所得税)。

已知:(P/A,2%,5)=4.7135,(P/A,3%,5)=4.5797

(P/S,2%,5)=0.9057,(P/S,3%,5)=0.8626

题型:单项选择题

能连续拍球是哪个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典型表现?()

A.3-4岁

B.4-5岁

C.5-6岁

D.6岁以上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