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

题型:问答题

问题:

现代文阅读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白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得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考点: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师招聘笔试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
题型:问答题

A和B都是某服装外贸公司的高级业务员,A年富力强,豁达开朗,口头禅是“鄙人有家有业,不愁吃不愁穿,只求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独自驱车横穿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土著居民围着篝火唱歌跳舞。”B则精力充沛,办事风风火火,喜欢对人指手划脚,发号施令,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独挡一面,到公司在某国的销售分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后来,公司在销售部内部公开选拔一名分公司经理,但分公司的备件、待遇都比总公司差,A和B均申请了突尼斯销售分公司经理的职务,但后来B认为自己能在与A的竞争中获胜的概率微乎其微,于是主动撤回了申请,A如愿以偿地到了非洲,一边开拓业务,一边体验风俗民情。

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A为了实现儿时的理想,强烈要求去突尼斯销售分公司,说明 ( ) 。

A.期望高

B.效价低

C.期望低

D.效价高

题型:问答题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这位皇帝是

A.克伦威尔

B.路易十六

C.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

题型:问答题

以下关于汇编语言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汇编语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B.汇编语言不再使用难以记忆的二进制代码

C.汇编语言使用的是助记符号

D.汇编程序是一种不再依赖于机器的语言

题型:问答题


根据以下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风险存在于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人们自然产生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需要,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首先理财规划师需要对风险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进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转移风险,或控制损失。

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测性、不确定性、发展性的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发展性

B.可测性

C.客观性

D.不确定性

题型:问答题

切粒机停止后,在清理切刀室时要注意避免()。

A、磕碰定刀

B、磕碰动刀

C、定刀和动刀之间磕碰

D、切刀转动

更多题库